本报讯 一个月前,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宇在上海市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在10到20年之内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昨天,在人行上海分行、上海市金融学会主办的“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高层论坛”
上,央行、中外资银行高层、国内专家学者纷纷为上海支招。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体制约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难度之一,市场发育程度和交易规则滞后限制了国内、国际两种金融资源在同一平台上的流动,因此,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推进金融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以走两种模式结合的道路。一方面通过政策推动,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分离的隔离型离岸金融中心。既可拉近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距离,又不增加上海金融中心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今后5-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里,从市场和体制两方面创造条件,朝真正综合型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
在肯定上海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黄晓光认为,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仍有相当的差距。在人才方面,上海金融人才只有6.3万人,而纽约、伦敦和东京的金融人才数量均在30万人以上。此外,上海的人才国际化程度还不高,上海常驻外国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香港的1/18,是纽约的1/42。上海的金融市场仍然以银行为主导,国有独资银行的份额高达70%,股票市场也基本面对国内市场,债券市场局限于国债。
(记者顾万全)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