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未交付 装修电话到
今年3月,市民陈先生在市区购买了一套住房,交付了首期房款后,也签订了购房合同。按规定,房子须在12月交付使用,可装修公司的电话最近却不断打上门。陈先生经过再三分析,自己虽与朋友提过购房事宜,但不可能泄漏给装修公司;唯一有可能的是,房产商向装修公司泄漏了他的个人电话资料。于是,他与房开公司交涉,最后房产商终于承认公司的 一位员工向装修公司提供了陈先生的电话及购房资料。事情虽得到解决,但陈先生的感觉不舒服,一种“天机”被泄漏的滋味老是梗在心头。
没说办保险 电话追过来
“从来没有咨询过保险业务,可每天却接到不少自称某保险公司的电话”,应女士说起这件事,尽是苦恼。应女士在代理几个服装品牌,生意不错,人缘又好,但脾气最好,也难以抵挡这些缠人的电话。有时候,一个电话,纠缠不放,花费时间不说,弄得心情也不畅。最烦人的是,有一次,应女士给父母办理了保险后,该业务员有了她的电话,就把她作为重点拓展对象,电话不断,来公司不断,弄得应女士疲于应付。应女士感叹:这些电话与骚扰电话有什么不同?
专家提个醒:这是隐私权
其实,在现代生活中,类似的事情频频发生。市区林大妈近日接到一个电话,说她已获得某公司设立的抽奖。林大妈莫名其妙,自己根本没有参加抽奖活动。林大妈谨慎地问他们如何得到她的电话号码,对方称不方便告诉。林大妈事后回忆,可能是在商场购物填写保修单或者参加市场调查时留下的。对这种从其他渠道获取而又不征得本人同意的“电话号码”泄漏现象,我市一些法律专家认为,商家营销过程中往往会制定权益计划、售后服务方案等,一般都要求消费者提供个人资料,一些商家若有意泄漏出去,这就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一旦权益受到侵犯,应该拿起法律武器讨回公道,为自己讨个说法。(温州日报 蔡建旺)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