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已有35年了。自1967年我从四川民航学院“飞”入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后,就一直用一双飞行员的眼睛默默注视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记得初到上海时,上海的上空仅能看到两种飞机:苏制“伊尔14”和“立2”。东航上海飞行部,也就是过去的民航第五飞行大队的7架飞机的座位总数还抵不过现在的一架空中 客车A300。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也仅为现在的三分之一。
由于过去飞机体积小,容量少,因此一般飞机在飞行500公里左右就需要加油。那时,尽管上海始飞的航线仅为五六条国内航线,但飞机却必定在外过夜。就说上海飞北京吧,大致需要8个小时。飞机的性能则更无法与现在飞机相比:机上既无雷达,也无空中导航设施,飞行时,飞行员全凭一把早已成为航空历史博物馆藏品的航空计算尺来计算方位、距离,预测飞行时间,判断天气情况。
当时飞机客舱内环境也比较差,经常是人、货共享一个空间。再加上飞行高度低、速度慢,遇到气流极易产生颠簸,因此乘坐飞机的旅客有时会出现集体呕吐。但即使这样,那时乘坐飞机的群体也是严格控制的:持介绍信的正处级以上人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的上空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MD82飞机,随后取而代之的是世界最先进的空客和波音系列飞机。乘坐飞机的群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众多公务旅客外,越来越多的商务客人和旅游客人登上飞机。
机场的变化更是令人感慨万千。初到上海时,虹桥机场还是一个人迹稀少的荒凉之地。90年代初期,上海市政府在交通、绿化和市政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延安路高架、内环、外环像一条条长龙将市区与机场四通八达地连成一片。浦东机场则是又一精彩之作,它有世界一流的二类盲降设施;有迄今世界上最长的4000米跑道;还有世界一流的跑道灯光设计和辅助灯光设计。
如今,每当我驾驶飞机在浦东机场宽阔、平坦的跑道上徐徐滑行,或是步行在水晶宫般通体透明的现代化候机楼时,我总是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上海生活了30多年的我似乎也同这座城市一样变得越来越年轻。(东航上海飞行部总经理 朱端明)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