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赵磊许展)
高校毕业生加入殡葬职工队伍
“1998年前,没结婚的人是不会到这里工作的。”一位整容师傅的话提醒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殡葬行业的一
线工人多是延续性的代代相传,一般人不愿从事殡仪工作。
1998年以后,这样的情况有所改变了。殡葬单位不仅招聘了高校毕业生,国内还出现了专门培养殡葬行业职工的
学校。湖南长沙民政干校就有专门的殡葬系,北京的民政学院,也招收殡葬系学生。近年来,不断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加入到
殡葬从业队伍。北京市殡葬管理处1990年招收了第一位大学生之后,不少北大、人大、政法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学生也纷纷
加盟。
民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殡葬行业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气难闻”的低级火葬时代,基本
完成了从过去设备简陋、条件恶劣的老式火葬场,到今天环境园林化、管理科学化、设施现代化的新式火葬场的历史性转变。
殡葬服务现代化、个性化
麻绳一系,棉袄一披,背上尸体就上路。早前,北京人办丧事总少不了一个被称作“仵工”的人帮忙抬运和埋葬逝者
。如今,新出现的引导“员”完全代替了这个角色。
北京现代殡葬服务业中的引导员,由殡葬服务单位派出,到逝者家中帮助和指导家属正确合理地完成整个殡葬过程。
这是一个全程的陪同服务,包括派灵车,协助举行告别式、火化和安排骨灰去处。引导员除了指导家属一些丧葬礼仪的知识,
还提供一些法律解释,以及安慰家属。
引导员提供的“陪同服务”已经成为北京市殡仪服务行业最受欢迎的服务项目之一。
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位于北京市四道口路,除了在接待处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服务之外,还安装了一套多媒体触摸式
服务咨询系统。
殡仪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蕴彬说,外出上门布置灵堂或者追悼会是殡葬服务中心的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已经越来越受到
社会的欢迎。为了提供方便,殡仪服务中心还开通了24小时的殡仪服务热线。服务中心的全程服务从接到家属电话那一刻起
就开始了。
这个服务中心还开辟了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其中一项是“代办服务”。当家属没有办法亲自办理逝者的身后事时,可
以要求服务中心帮助火化尸体,把骨灰存入骨灰堂,待见到家属后将骨灰证交给家属。
服务中心还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曾经为一位作曲家布置追悼会,他们用音乐家自己的作品代
替哀乐表示对逝者的怀念。
加强殡葬管理,反对铺张浪费
殡葬业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据最新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大概在800万左右。而火化约300
多万。有关人士介绍,北京现在每年死亡7万人,加上常规祭扫活动,每年殡葬行业总收入可望达近10亿元。提前进入老龄
化社会的北京市,殡葬业更是潜力巨大。
王蕴彬介绍说,逝者身后事的花销分殡仪馆内和殡仪馆外两部分,馆内开销包括灵车接送、告别仪式、火化、整容等
费用;馆外费用包括寿衣、花圈、太平间管理、墓地开销等。
北京市属殡仪馆有两家,一家在八宝山,一家在东郊。同时北京12个郊区县也都设有火葬场和殡仪馆。原则上,区
县级殡仪馆的服务对象只限本区县的人。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区县殡仪馆到城里“揽活”。
它们承包下北京城里几家著名医院的太平间,在每家医院设两三个人值班,尽量把业务接到自己区县的殡仪馆。这样
,不仅在丧葬行业管理上存在问题,医院与这些殡仪馆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特殊,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正当手段。
王蕴彬说,学习上海等地的经验,取消医院太平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但是,殡葬不仅是市场问题,还是观念问题。中国政府历来反对在丧事上铺张浪费。为防止死人与活人争地,民政部
门严格限制墓地数量和面积,同时大力提倡推行树葬、海葬。(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