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刘东凯韩洁)近日,中国久负盛名的国有企业第一汽车集团完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
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合并了日本丰田公司在华合资企业,成为在企业结构和管理体制方面均与跨国汽车公司相匹敌的现代企
业。
1998年,曾经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的一汽已经在10多万冗员和利润连年下滑的重压下举步维艰。经过几年
的战略整合,2001年一汽职工人数减少了8成,利润增长了6倍多。 长期研究国企改革问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刘
世锦说,一汽仅用4年就完成了国际跨国汽车公司几十年走过的历程。
事实表明,一汽的成功表现仅仅是近年来中国国企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截至2000年底,在国有大中
型骨干企业中,近7成依照《公司法》实行了公司制改革,这个比例在列入国家重点企业范围的国有企业中更高一些,超过了
85%。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本月发布的中国经济年度审核报告中,认为中国政府将国有企业作为改革重点的做法是正确的,
称所取得的卓越成效还将促进其它经济领域的持久发展。
23年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人果断开始改革30年不变的国企经营模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允许企业按市场供求调节生产。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把国企改革推向了体制创
新的深度。3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被改造成上市公司,8成以上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变成了非国有企业。1999年出台的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提出了“有进有退
”、“抓大放小”等战略性措施。
在近几年的改革中,中国撤消了按行业设置的企业主管部门,让市场取代政府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力量。国有大中型
企业3年改革脱困目标的成功实现,14个主要工业行业中的13个整体扭亏为盈,军工行业的亏损大幅度减少。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劳动人事、金融、财政、外贸、法律、政府职能等各方面配套改革的全面推进,目标是从根本
上使国有企业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形成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
理结构。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尽管中国国企改革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中国领导人所表现出的务实精神却令他十分
钦佩。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指出,国企改革就如同平地新建一座大厦,要进行许多创新。近年来,中国
政府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债转股,不仅使国有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到50%以下,而且促使160多家国企改为
股份制公司。向国家重点企业派出外部监事会和在部分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试点已经获得成功,正在推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赞中国在推进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肯定了中国在2002年初实行的货贷五级分类制
度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等方面新的改革举措。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企在国际竞争中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的上海宝钢集
团、海尔集团公司等大企业集团正在崛起。2001年,上海宝钢集团盈利在全球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海尔集团公司在全球的
营业收入已经突破600亿元,增幅高达48.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名列亚洲最佳管理公司榜首。随着多家国有企业在
海外上市,外资直接进入国企改革领域的大门打开了。经济学家刘纪鹏预计,近期中国资本市场上有可能出现供外资并购的上
市公司。
国企改革发展必然伴随“阵痛”。统计显示,1998年到2001年底,国有企业共有2250万名职工下岗,截
至今年6月底尚有464万人没有再就业,目前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在700万左右。但是,中国领导人推进经济体制和国
企改革的决心从未动摇。在1999年国企改革脱困的关键时期,江泽民主席深入中国各地考察,主持召开由地方党政和企业
负责人参加的国企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有力地推动了国企改革脱困目标的实现。
今天,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手工作坊成长为拥有17万家企业、16万多亿资产的主力军,牢牢
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体位置,而且在不断壮大。目前,国有企业虽然仅占中国企业总数的26.74%,但产值却占一半以上
。2001年,国企数量虽然比上年减少1.7万家,但资产总额却增加14%,国企资产在石油、交通、邮电等基础性和关
键性领域和行业中的分布分别比1995年增长138.9%,132.9%和254.3%。国家经贸委预计,到2005
年,中国将形成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完)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