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photo供图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沪产首列轨道交通列车正向我们缓缓驶来。明年3月,它将在上海第一条轻轨线路--莘闵线上投入营运,届时,人们就能亲身感受到沪产轻轨列车的独特魅力。
铭刻着“上海制造”的第一列轻轨列车到底长什么模样?上海为什么要造车?它的亮相将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一连串的问题,诱发了沪上众多媒体“先睹为快”的浓厚兴趣。
昨天,这辆长达60米的彩壳列车第一次向人们揭开了面纱。
为地铁拥挤把把脉
地铁为什么这么挤?每当高峰时分,人们总是无奈地感叹,地铁建造的速度似乎永远也赶不上乘客们的需求。
然而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现在的地铁不应该这么挤。目前,上海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和高架明珠线的日客流量约为70万—80万人次,今年最高峰时也就107万人次。比起当初上海设计规划的地铁一号线日流量268万人次,二号线223万人次的规模,运能似乎还有相当的“余地”。
专家把脉,原来问题出在了车辆上。以地铁1号线为例,根据规划应该配置17列8节编组的列车,而当时实际投入运营的车辆不但列数少,而且每列只有6节车厢,规划设计的高峰期发车间隔是1分半钟,现在几经调整也只能达到4分半钟。于是,无奈的“拥挤”就这样发生了,一号线设计运能只发挥了区区的20%!原本载客2000人的列车,高峰时段在某些站点往往要载3000多人。
车辆不够用!貌似简单的地铁拥挤病因要想根治却并不容易。还以一号线为例,这条线上的地铁车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每节车辆的价格高达人民币1000多万元。高昂的费用使得上海在短期内很难通过大量购置车辆来缓解拥挤的程度。
“一石三鸟”自己造
上海迅猛发展的轨道交通线路让“地铁病”变得更为突出。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已达到65公里,居全国之首,而5年后,这个数字将变为280公里,届时,上海需要约1000辆轨道交通车辆。而正在规划的21条线路,总长度达78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再加上四条有轨电车线路,上海需要的轨道车辆几乎是全国目前规划总量的一半还多。
这么多的车辆从何而来?全部进口?太贵了!每条线少投入几辆车?拥挤的情况将更为严重!怎么办?“拿市场换技术”--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变成现实--引入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巨头,组建合资公司,共同为上海第一条轻轨线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列车。
良方的疗效不同凡响。上海制造的轨道交通列车,比进口货整整便宜了三分之一的价格!原先买两辆车的钱现在可以买三辆车了,简单的一笔账,让人们看到了地铁告别“拥挤”的希望。
不过,在电气集团,或者说整个上海轨道交通产业的眼中,这味良方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功效。
放眼全国,轨道交通车辆的需求正急剧攀升。目前,中国人口过百万的34个城市中,有20个正在建设或筹建轨道交通,规划线路1000多公里,约需车辆多达1万辆。加上信号和机电设备,这个市场的总盘子非常可观!现在,第一辆列车诞生了,不久以后,我们将看到第二辆、第三辆……年产300辆的生产能力,先进的技术,加上国产化带来的低成本,让上海企业在国内轨道交通车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有了“叫板”的底气。
“一石三鸟”。在解决地铁拥挤、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沪产轨道交通车辆的出现,还将带动更多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在电气集团开出的相关产业清单中,空调系统、自动检售系统、车门及车站屏蔽门、乃至地铁地下挖掘主要装备盾构、震动压路机等轨道交通建设用的设备琳琅满目。电气集团宣称,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将力争在2005年实现37.5亿元产值,并在2015年达到100亿元。
新车型展露英姿
远远望去,静静地停在轨道上的首辆轻轨列车格外靓丽。印象中地铁惯有的白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黑、红、黄”为基调的渐次变幻的色彩,典雅大方的气质油然而生。走近打量,深色调的车辆外壳是用轻巧的型材制成的,稳重中平添几分“空灵”感觉。
走入车厢细细品味,来自法国的设计让在场的所有人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人性化”的魅力。车窗是双层中空玻璃,又是黑色的,精心的隔热设计最大限度地隔绝车外“寒冬酷暑”的渗透。座位也不再是平平的长条板凳。而是每排设计了5个座位,每个座位形成凹陷的圆弧状。别小看这个小小的变化,当车子突然刹车时,你再也不用为倒在邻座身上而尴尬了。而且,这个座位还是玻璃钢做的,即使数九寒天,也不会冷冰冰。站着的乘客同样将体验到“圆弧”的魅力,考虑到中国轨道交通的拥挤程度,车厢上方的拉杆设计成了椭圆型的样子,与以往笔直的一根相比,能拉住拉杆的人数可以多一倍。车门则是一种叫“塞拉门”的外滑内置门,开的时候向外展开,收的时候向内压,产生的压力不但增加了车厢的密封性,也让乘客不至于被车门夹伤。
不经意间,记者发现在车门旁边装着一个大大的方盒子,打开透明的盖子,原来是紧急时候拉开车门的扳手,比一号线列车相同的装置大了好几倍。据悉,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拉下扳手,用5—10公斤的力量就可以拉开车门,乘客就可以从两侧的门直接疏散。而在这个大扳手的下方,竟还有一个类似喇叭的装置,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对讲机。列车行驶中,乘客如果遇到什么紧急情况,可以按下喇叭下方的红色按钮,驾驶室内就会有红灯闪烁,驾驶员只需按下相应按钮,就可以通话了。记者注意到,每个车厢内,这样的装置有三个。
而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人性化”的理念同样继续。经常坐地铁的人,常常会因车辆启动和停下过于急促而脚下踉跄。新的列车驱动采用变频交流电机,调速频率范围更广,加上两系弹簧,使得列车开行时更加稳健。三重制动系统将确保车辆启动和停止的平稳。
林林总总的“人性化”设计中,“安全”当然是第一位的。谈及这一点,工程师们如数家珍:驾驶室有个小型屏幕,在行驶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可以告诉驾驶员哪里出了问题,该如何处理;而用于刹车的空气压缩机等重要部件都有两套,一套突然坏了,另外一套也足以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列车装有应急供应系统,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也能保证通讯、照明、通风的供电需求;连车门都有锁定系统,即使驾驶员不小心搞错了该开哪一侧的门,计算机也会自动锁定,避免发生事故……
首辆沪产轻轨列车,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上海制造”的魅力。解放日报记者陈春艳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