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政策东风做好助学贷款工作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16日11:15 南方都市报 |
|
社评□本报评论员文刀
时值九月,正是广东各高校开学的季节。昨天,暨南大学的新生前来报到了,本报记者留意到,学校迎接新生时专门
设立了助学贷款咨询处。而在同一天,本报记者又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了一个相关的好消息,那就是广东省2002年国家助学
贷款政策已出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根据新规定,今年广东省各类普通高校,不论是部委属院校、省市属院校还是私 立民办
学校,均可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此外,为保证所有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资助,今年广东省还取消了各校申请国家助学贷
款的额度限制。这个最新出台的政策表明,广东进一步降低了申请助学贷款的门槛,在为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公民提供社会保障
机制方面,进一步落实了具体而又可操作的措施。以往,一些承担助学贷款项目的银行从减少“风险”的角度出发,不仅对申
请贷款的单个学生对象“严格审查”,而且往往先以学校的名气、影响等因素在“银校协议”方面设立了障碍。从广东来说,
此前只有中大、华南理工等64所高校可申请助学贷款,而另外的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等,往往在助学贷款前“低人一等
”,其中许多学生虽望眼欲穿却无可奈何。而此番最新政策出台,助学贷款可望更大面积推广开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提醒的是,广东此番取消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限制是针对各高校而言的,而非针对学生个人,每个学生
每年贷款的最高额仍以6000元为限。政策有了,但各个高校在落实助学贷款时,仍要配合政府以及银行对学生做大量细致
的工作,其中特别要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做好对有关学生的诚信教育。据悉,暨南大学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到位。对待申
请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该校配合银行采取的是“发一封信(学校给每名学生家长的信),签一个道义协议,谈一次话(毕
业前夕与每名学生谈心)”的三部曲,贫困大学生得到了充分理解和尊重,目前来看效果良好。其实,从许多国外的高校来看
,毕业生向母校捐赠已成为一种风尚。那么,求学期间所借贷款又安有不还之理。如果学生赖账,损害的不仅是个人的诚信,
也是学校的声誉。因此,进一步做好助学贷款工作以及相关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学校,有利于个人,因而有利于
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建设。相关报道见今日A14·广东新闻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