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学梅)昨天召开的2002年全市生命统计工作会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十年间北京人的平均期望寿命增长了一岁,已经超过75岁,死亡率在全国最低;忧的是,如今本市因糖尿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已是十年前的2.4倍,脑血管病成为北京人的第一杀手。
生命统计是研究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国内外常用这一指标“透视”居民的健康水平。昨天,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本市居民1991至2000年的健康状况分 析,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数据是从70万个基础数据中“滤”出来的———
死亡率全国最低:目前北京市死亡率维持在5.1‰,比全国平均死亡率低1.36‰。全市婴儿死亡率十年间下降了132%,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47%,人均期望寿命从1991年的74.4岁增加到2000年的74.87岁。
人口继续老龄化:14岁以下儿童比例下降,由1991年的20.16%下降至2000年的13.59%;与此同时,65岁以上老人比例由1991年的6.35%上升到2000年的8.42%。
慢性病逐年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人的死因谱悄悄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60%以上,因慢性病死亡人数10年上升了18%。
糖尿病增长最快:十年间死亡人数上升了133%,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疾病。其中女性是男性的1.5倍,城区是远郊区县的1.8倍,40至49岁组死亡速度上升得最快。
脑血管病成第一杀手:脑血管病占本市总死亡数的四分之一,十年间的上升幅度为25.6%。
男性当心肺,女性小心乳腺:恶性肿瘤的死亡十年间增长了31%,其中男性是女性死亡率的1.5倍,肺癌占恶性肿瘤的三分之一,男性肺癌上升幅度最大,死亡率上升55%,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上升43%。
据市疾控中心信息统计科主任谢学勤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死因各不相同,青少年的第一死因是意外伤害;导致中年人死亡的前三种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医学专家分析,这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过大不无关系。看来,中年人尤须警惕“过劳死”。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