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困难群众中秋特别回访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22日12:03 南方都市报

  月圆人圆心也圆之广州行动

  -专题动机中秋佳节,月圆人圆。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在大多数人品尝月饼、举杯赏月之际,仍有不少困 难群众因为种种原因愁肠满腹。为了给这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社会群体一份应有的关注,中秋前夕,本报记者广、深、佛、莞四 地联动,带着精美的月饼,带着美好的祝福,回访了今年来本报曾经报道过的部分困难群众。这是一群曾经引起我们
和社会共 同关注的对象,他们的命运不仅牵动着我们的心,也牵动着广大读者的心。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他们 的命运是否有了转机?他们当初所面临的困境是否已经得到改善?也许,他们在我们报道之后已经走出了困境,也许,他们仍 然在生活的低谷中挣扎。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能够从不幸走向幸福。我们知道,社会上需要关注的人还 很多,本报回访的10个对象仅是贫困群众的一个缩影,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对他们保持关注。

  中秋节来临之际,廖金芳收到本报送出的月饼倍感温馨。弟弟精神好姐姐变开朗主角辞工背债倾情照料傻弟的廖金芳

  回放本报今年8月5日报道:去年11月4日晚,廖继文突遭车祸昏迷24天,此后虽然醒来,但智力已不及一个两 岁小孩。他的姐姐廖金芳回厂辞工后,在医院旁边租房住下,日夜守在医院里与亲友一同看护弟弟。几个月之后,弟弟虽然记 不起妻儿但已认得姐姐。

  回访“谢谢你们,我现在的状况好多了,很多人都在关心我。”昨日下午,为弟弟做出巨大牺牲的廖金芳从记者手中 接过月饼,不住地感谢世界上的众多好人。上周三,记者曾前往虎门看望廖金芳,当时她和弟弟都不在工厂,有人说是看病去 了,有人说可能回家乡去了,记者昨日再到虎门探望,终于找到了正在工厂上班的廖金芳。与8月采访时相比,她已经明显开 朗了不少。廖金芳告诉记者,自从本报报道见报之后,有不少热心人积极地帮助她们,东越制衣厂行政部的王经理还找来一位 律师,专门为姐弟俩准备申报工伤保险赔偿的材料,医院、社保等各个部门也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现在弟弟廖继文已经被正 式定为工伤,但在伤残的评级上还有些手续要办。廖金芳说,虽然弟弟的病仍没有根本的好转,脑内的积水没有多,也没有少 ,保持原状,但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前几天厂里送来月饼,弟弟一下子就吃了一盒。自已在工厂也受到很多照顾,老板亲自过 问她的事情。现在《南方都市报》记者在中秋节又送来了大盒月饼,她感到特别温暖。廖金芳老公的病也好了一些,经过前些 日子的治疗,打下了一粒肾结石。廖金芳说,她很乐观,有信心支持下去,也祝所有关心她的好人一生平安。

  阿云和她的子女在自己的小卖部前其乐融融。日子勉强过幸得儿女乖主角:告“夫”入狱的打工妹阿云

  回放本报今年1月10日、6月20日报道:从河南来广州打工的阿云结婚6年,已是两个小孩的妈妈,谁知丈夫周 某早有妻儿。在省妇联的法律援助下,阿云愤而将周某告上法庭,周某因重婚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回访人说中秋是个“花好月圆”的时节,而当记者提着月饼去回访本报曾报道过的阿云时,却发现“花好月圆”对她 而言显得那么的奢侈。本来阿云有一手剪发手艺,原先也有一家理发店,可让她们娘仨过得稍好些。但前不久父亲病重,她不 得不把理发店盘了出去,换了间六七平方米的小士多店。她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忙,每月赚四五百元勉强度日。最烦恼的是,两 个没有广州户口的小孩相继到了入学年纪,她只能让他们进民办学校,每个学期一千多元的费用对她而言可是笔不小的数目; 想要回老家吧,如何谋生计拉扯孩子更成问题。阿云说,现在惟一值得她宽慰的是,两个小孩子乖巧懂事,成为她苦苦捱日的 动力。说话间,阿云不禁眼眶有些湿润,但这位要强的母亲却忙借口要拿水给记者喝而背过身去……记者看到,尽管阿云才30 岁出头,面容依旧秀丽端庄,但黑发中夹杂着的不少白发,却已丝毫不能掩饰她生活的艰辛……

  孪生脑瘫女生活可自理

  双胞胎姐妹正在做康复训练。主角:脑瘫13年的孪生姐妹

  回放本报今年5月6日报道: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到佛山考察工作,特地到佛山市残联新希望康复中心看望了一对患 脑瘫的双胞胎女孩,至今,这对双胞胎女孩患脑瘫已经13年了。13年来,年轻妈妈任菲莉为女儿含辛茹苦、奔波求医,因 为孩子,丈夫离开了这个家,但她始终不放弃希望。

  回访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免费为这对双胞胎进行治疗的佛山市残联新希望康复中心,小姐妹高兴地告诉 记者,目前康复情况良好,有希望站起来。据悉,这对不幸的双胞胎进入新希望康复中心后,中心的医生们给予了她们新家般 的温暖,不仅为她们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而且在文化学习上担当良师益友,在生活上还给予了细致的关爱。

  康复中心的李国荣医生告诉记者,大毛和小毛目前的康复情况很好,大毛双上肢活动自如,肌肉力量基本正常,可以 自己拿筷子吃饭和写字;小毛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萎缩的肌肉得到改善,肌肉力量明显增强,可自如控制活动,可以独自站 立,扶物可以行走。两姐妹精神情绪良好,说话也比以前流利了,会背诵诗歌、讲故事、写字、画画、读书,日常生活基本可 以自理。虽然这些对于正常儿童来讲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对于瘫痪了13年的她们来说却是很大的成功。临走时她们对记者说 :“谢谢叔叔!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站起来走路的,请大家放心。”

  刘娉婷(中)病情有所好转。谢谢好心人感觉有盼头主角:卖房救女的刘先生

  回放本报今年7月18日报道:刘娉婷15岁便患上了“红斑狼疮”,4年间三度住院。今年4月8日,刘娉婷的病 情再次急剧恶化,年已50多岁的刘达文夫妇借遍了所有的亲戚,决定将自己两房一厅的房子以10万元的价钱卖掉。

  回访记者刚走进刘娉婷一家人借居的小屋,刘娉婷的父亲刘达文便高兴地握住记者的手,他说,他觉得小娉婷的精神 好多了,感觉有盼头了。记者将一盒月饼送到他们一家人手中,刘达文很长时间才说出话来:“又麻烦你们了。”今年4月份 ,患有“红斑狼疮”的刘娉婷病情急剧恶化,在本报的连续报道下,很多好心人纷纷为刘娉婷捐款捐物,具体有多少,刘达文 也记不清了,但每一笔他都写在本子上,每一封来信他都保存着。一位60多岁的唐阿婆攥着300块钱,抱着一盒月饼送到 刘家,说钱是大伙凑的,在这之前,这名老婆婆曾多次看望过刘娉婷。在顺德打工的邓小姐寄来了1000块钱;一名署名“ 一个也有孩子的母亲”的好心人寄来300块钱,这署名让刘达文看着便流泪。中秋节这几天,刘娉婷一家人也特别高兴,刘 达文说,大家的关爱使他看到了希望,他想借本报向所有关心他们一家人的读者说声“谢谢”,希望所有的好心人都能一生平 安。

  记者张雨(左)代表本报向郑先生赠送月饼。学费已解决焦虑不复现主角:停治重症供子读书的郑先生

  回放本报今年8月31日报道:儿子以814分的高分考上了大学,但父亲已患12年尿毒症,债台高筑,广州市郑 先生为筹钱交儿子学费,打算停止治病。

  回访昨天,记者来到郑先生家中,只有郑先生一个人在家,他虽然身患重病多年,但看起来精神还可以,与记者第一 次见到他时相比,脸上的焦虑之色已经不见了,整个人显得乐观了不少。他告诉记者,小郑9月6日就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上 学去了,现在正在军训。小郑能够顺利入学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安慰,同时他对看到本报的报道后热心资助小郑上学的人表示感 谢。郑先生告诉记者,在本报报道了他一家的困境之后,很多热心人都打来了电话,最后,珠海、广州等地的3名热心人慷慨 解囊,小郑第一年的学杂费已经得到解决。他说,小郑能够顺利入学,他也就放心了。现在孩子也已经长大了,以后还需要他 自己努力。但说到自己的病情,郑先生并没有任何乐观的表示,他说:“昨天我去医院做了血透,不过我知道这没有用。”

  本版统筹:谢冰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雨刘炳路羊华谭海清曾平治本版摄影:本报记者杨勤李向新柴春芽谭海清韩一 鸣

  月圆人圆心也圆之深圳行动

  放学后回到福利中心的毓珑笑得很灿烂,她已经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了。笑得很灿烂过得很充实主角被养父母遗弃的 少女毓珑

  回放本报今年3月8日—9日报道:今年3月初,16岁的毓珑被养父养母遗弃在深圳一家酒店,3月20日,警方 将毓珑移送至深圳市福利中心居住、生活。

  回访毓珑住进福利中心半年了,她也平生第一次进学校读书,读的是初中二年级。前日下午,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下 课回来。她的手上抱了厚厚的一大摞书,笑容很灿烂,记者今年3月见到她时,这样灿烂的笑是从未见过的。福利中心的阿姨 说,毓珑刚到这里时,沉默寡言,“可现在不一样了,她的话很多,经常讲学校遇到的事情”。毓珑也认为,自己的性格有了 很大改变:“那时整天呆在家里,从没接触过社会,总认为外面很美好,但我被叔叔阿姨抛弃后,看到一些事情没有想象中美 好,就会很悲观。如今和其他人交往多了,觉得任何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心态完全改观了。”毓珑被养父养母遗弃之前,从 没上过学,只是养母买来课本在家教她知识。当桂园派出所将毓珑移送到福利中心时,首先考虑的是安排她上学。依据毓珑的 年龄及她的知识水平,可以就读初中,通过考试,毓珑的知识水准完全可以上初三,但因为初三将参加中考,还是让她从初二 开始读起更有利。毓珑说,她现在学习很轻松,“上个星期考试了,我数学得了满分,英语88分,成绩在班上是中上游”。 毓珑很骄傲地告诉记者,她只要一有空,就会辅导成绩差的同学,“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阿花说她现在最想的是上学读书。现在很孤寂只想去读书主角:遭强奸怀孕的13岁少女阿花

  回放本报今年7月30日—8月7日报道:年仅13岁的初一女生阿花(化名)怀孕8个月,她的母亲却全然不知, 直至亲戚前来串门,才发现这一事实。追问之下,原来阿花的身孕是一名开摩托车的“三无”人员多次强奸所致,涉嫌强奸的 摩托仔后被抓获。经过慎重考虑,阿花于8月1日进行了流产手术。

  回访打掉胎儿后,阿花说她轻松了很多,“生下来我也养不起,况且我还要去读书”。但开学已快1个月了,她还没 有上学,她说她总是倚在家门口,看着和自己一样大的邻居小孩背着书包去学校,特别羡慕。她的母亲解释说:“先把户口弄 好,再等南山区教育局安排进公办学校就读。”阿花就这样和母亲一起,天天呆在家里。阿花告诉记者,手术很顺利,休养了 10来天,身体便恢复了。出院回到家后,她不敢出门,怕邻居笑话,虽然开始时有邻居风言风语,但一段时间过后,邻居便 也不再关注了。倒是以前经常在一起玩的同学,没有人再和她联系了,“我想是同学的家长认为我是个坏女孩,特地交代同学 不要和我接触了,所以我现在很孤寂”。提起多次强奸自己的摩托仔,阿花至今咬牙切齿:“我真想让他去死才解恨,把我弄 到这个地步……”阿花的母亲说,上个月深圳市的统一信访接待日,她特地去了深圳市公安局,把女儿此前的遭遇及因为户口 一直无法迁至深圳导致不能就读公立学校的问题反映给了有关负责人。“我在等待,只要有消息我就可以一心去读书了。”说 这话时,阿花的眼神充满了渴望。

  1个月前的小华曾对记者说,她对未来充满信心。消失的小华遗憾的追踪主角:被未婚夫送去戒毒的小华

  回放本报今年5月20日—6月26日报道:为沉溺毒瘾的未婚妻小华耗尽心力财力的阿崇求助本报,称他不得不借 助媒体的力量,希望可以将爱人送去坐牢,使她能在强制措施下得以彻底地远离毒品。在珠海市金鼎自愿戒毒中心的帮助下, 小华最终戒毒3个月没有复吸。

  回访在记者的脑海中,4个月前送小华到珠海戒毒的情景仿佛发生就在昨天,最近一次关注小华还是在1个月前做戒 毒状况测试的时候。昨日,记者准备好月饼,与阿崇联系,要去看望小华,这才得知阿崇已经与小华失去联系了。记者见到了 阿崇,他说小华是在8月下旬与她的母亲从布吉的家中搬走的。现在那套租住的房子已经退掉,阿崇又搬回了厂里住。阿崇说 ,小华临走时带走了电话本,他也联系不到小华的家人。小华最后一次与本报摄影记者联系是在上个月,在电话里她只说自己 在深圳市区找到了一份工作。记者与珠海金鼎自愿戒毒中心周才春主任联系。周主任说,小华没有来医院。他是在几天前打电 话给阿崇,让他带小华来珠海领药时,才知道事情有了变化。周主任说,按日期推算,小华服用的戒毒药到9月17日就用完 。“药不能停,停了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周主任不无担忧地说,他希望小华尽快来医院领药。阿崇对小华的离去有自己的看 法,他说,小华可能已经有了自己新的生活,不希望别人再去打扰,他只希望小华的家人能继续帮助小华戒毒。一个本应团圆 的日子,一盒没有送出的月饼,但愿这次令人遗憾的追踪,不是事件的最终结局。

  对杨福兰来说,一家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重燃新希望盼一家团圆主角:代夫征妻的少妇杨福兰

  回放本报去年6月27日—今年5月30日报道:从江西来深圳打工的杨福兰因为不堪癌魔的折磨,不忍因为自己的 治疗对家庭造成拖累,毅然隐瞒丈夫,求助她的四哥,在报刊上刊登了代夫征妻的启事。她期盼一位有爱心的女士能够在她死 后,与她的丈夫共结连理,代替她关心照顾心爱的丈夫和两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杨福兰在读者的热心鼓励和丈夫的痴情不改下 终于鼓起勇气决心向病魔挑战。经过一年的治疗,杨福兰已经康复。

  回访“今年要过上一个真真正正的节日。”杨福兰这个中秋节格外兴奋,这是她获得重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佳节,她表 示一定要和全家好好享受节日快乐,此外她还向本报仝仁表示节日的问候,感谢本报的帮助。杨福兰告诉记者,去年中秋节是 在她四哥家过的,当时的她经历了代夫征婚的风波后,重新树立起信心,在中秋节前前往广州中山三院进行了第三次化疗,中 秋节期间身子还很虚弱要靠别人照顾,而且两个小孩都在老家,一家人不能团圆。今年的景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的她身体一 天一天好起来了,女儿钟韵也在身边,思想包袱也卸下了,所以今年过节格外高兴。昨天一早,杨福兰就拉着女儿到市场买菜 准备晚餐。她称,她和女儿已经商量好了,吃完晚饭一家人到沙井镇上去走走,看看花灯、赏赏月。最遗憾的是儿子钟浩还在 江西老家,要是能在一起过就最好了。丈夫水生也在努力工作,争取明年能将儿子接来深圳,一家人能过上一个真正的团圆佳 节。杨福兰说自己身体已慢慢好转,虽然还一时不能上班,但是她会争取早日投入工作,报答社会的关怀。

  经过上次的遭遇,王石富成熟了,也坚强了。谁再欺负我我和他拼命主角:被迫赤脚站蚁窝的王石富

  回放本报今年3月26日—27日报道:今年3月19日中午,23岁的打工仔王石富在宝安区福永镇白石厦村水库 旁摸鱼散心时,被3名自称水库治安员的男子逮住。这3名男子之后用手铐和电棍将王石富挟持到一处偏僻的地方,强迫他赤 脚站在一个有着成千上万只蚂蚁的蚂蚁窝上长达5分钟,之后又逼其坐在蚂蚁窝上。几天后,王石富的手脚化脓长疱。尽管事 后报了警,但3名治安员却一直逍遥法外,王石富只好忍辱回老家医治手脚。

  回访“以前的我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要是谁敢欺负我,我会和他拼命。”回访王石富时,他的话语让记者吃了一惊 。王石富称,回到老家后,他耗费了1200余元药费,让乡村郎中找了偏方草药,才把被蚂蚁咬的脓包完全治愈,现在留在 他身上的,只有大大小小的疤痕。“现在每每看到这些疤痕,我就有耻辱感,以前的我太怯弱了。”王石富说,经过这次遭遇 ,他一下好像成熟了许多,“我决定要改变自我,要坚强,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当初带着满身的脓包回到老家医治时, 王石富说过“再也不返回深圳这个伤心地”。但1个多月后,被蚂蚁咬的伤治好后,他又选择回到深圳,在以前的制衣厂继续 打工。王石富对此的解释是“不出来打工也不行,要为自己的将来赚点钱”。这次重新回到深圳后,王石富办理了暂住证等相 关的证件,“现在也不怕那些治安员找茬了,如果有治安员再像以前那么搞我的话,我会和他拼命”。结束回访时,王石富告 诉记者,他现在也不像以前那样内向、沉默寡言了。王石富还说,事情发生半年多了,《南方都市报》在中秋这天还惦记着他 的状况,“我很感动”。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陈文定李鑫沈永淳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徐文阁颜篁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 寻情记之水上艳情
· 发短信不但获积分,还拿大奖
· 加入新浪短信联盟 有钱一起赚!
· 中美越洋短信,中秋传情
· 爱情快递,快递你的爱情!
· 下载短信铃声图片 获手机、珠宝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华语歌手快速查询
[F4]     流星雨
[许绍洋] 薰衣草
[陈 琳] 爱就爱了
[周杰伦] 半岛铁盒
[林志炫] 单身情歌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体现男人旺盛魅力
  • 贝纳通男士香水
  • 性欲香水
  • 十一精品优惠专区
  • 买名牌相机送胶卷
  • 时尚精品在线低价
  • 数码摄像机赠配件
  • 买SONY TRV40E 赠SONY原装电池
  • 买SONY DSC-F707 赠原装包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