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都人
美国某战略研究人士的结论,中亚和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对21世纪西方地缘战略和经济利益生死攸关”
德国司法部长格梅林最近将布什同希特勒相提并论,颇有耸人听闻之嫌。但是她指责 布什企图用战争来转移国内各界对美国政治问题的视线,却千真万确。据纽约《村声》周报报道,就连美国资深联邦参议员、西弗吉尼亚州的罗伯特·伯德近日在参议院公开发言时,也称布什目前要攻打伊拉克,是为了转移公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然而这些指责,乃是针对布什政府意欲在伊拉克“改变政权”的手段和时间性而发。
“倒萨”也有石油味儿
自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遏制并进而颠覆萨达姆政权,成为美国历届政府的长期目标,事关美国的重大“国家利益”,即海湾地区石油资源。从这一角度,很难批评布什的海湾政策偏离了美国的外交传统。伊拉克的石油储存,在世界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华盛顿邮报》近日有特别报道,详细分析了布什政府伊拉克政策中的这一“石油因素”。正如法国《国际信使》周刊指出,华盛顿以伊拉克“政权改变”后将受美国全面控制的石油利益为要挟,是迫使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盟邦”在伊拉克问题上违心与美合作的重磅外交筹码。
在伊拉克战争箭在弦上的紧锣密鼓声中,许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美国全球石油战略的另一项主要发展:从阿塞拜疆共和国通过格鲁吉亚到达土耳其的巴库—杰伊罕输油管道,9月18日正式开工,美国能源部长阿伯拉罕和当事3国首脑全部出席开工典礼,并当场宣读布什总统的贺信。这无疑是围绕中亚和里海地区石油资源的新一轮国际“大博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关键性发展,可以帮助解释俄罗斯最近针对格鲁吉亚的一系列高压外交行动。在布什向联合国大会发表针对伊拉克的“最后通牒”之后,普京总统抢了布什的风头,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口实,也向格鲁吉亚发出“最后通牒”,同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和安理会成员国领导人,谴责格鲁吉亚纵容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并扬言如格方不采取行动,俄方将采取“适当行动”对付“恐怖威胁”。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公开表示,俄军已做好攻击潘吉斯峡谷的准备。
“三国合纵”对“四国连横”
普京此举,是出色的外交妙着,意欲利用美国的伊拉克政策,以本小利大的外交运作,缓解俄在高加索地区的困难局面,称得上是大博弈中的高手过招,引起了美国朝野的强烈反应。美国国务院声明,反对俄罗斯任何“单边”行动并强烈支持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华盛顿邮报》就此发表社论,指责普京和美国的“伙伴关系”是一场“拙劣滑稽剧”。俄罗斯的这一攻势,也凸显了这一轮大博弈中的“合纵连横”布局。简言之,便是俄罗斯、亚美尼亚、伊朗组成的南北走向的“三国合纵”轴心,与美国组合格鲁吉亚、土耳其、阿塞拜疆结成的东西走向“四国连横”轴心抗衡。
不得不追溯一下“大博弈(The Great Game)”一词的来源,这里指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帝国和沙俄帝国争夺亚洲腹地的长期斗争,错综复杂,惊心动魄。当时,俄国的目的是在确保突厥斯坦的前提下南进(尤其是梦寐以求的暖水不冻港),英国的目标则是在稳占印度斯坦的基础上继续北上,进而控制中亚。目前中国西部面临的两大分离主义运动即藏独和疆独,都是这场大博弈的余绪。苏联瓦解之后,美国积极染指中亚和里海地区,“大博弈”一词又见诸报端。这新一轮大博弈,完全是旧一轮在新国际力量组合下的延续,英语世界今日当然领袖美国,取代了旧日的大英帝国。然而英国石油公司领衔建造巴库—杰伊罕输油管道可谓历史的精彩重演。
美国在这一大博弈中的地缘政治目的暂且不论,其经济目的非常明确:前苏联里海地区和各中亚共和国尚未开发的巨大石油蕴藏。总之,本区的石油总储量估计至少在250亿桶以上,与已经长期开发的科威特油田总量相仿,超过阿拉斯加北坡和北海油田的总和。引用美国某战略研究人士的结论,中亚和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对21世纪西方地缘战略和经济利益生死攸关”。在这一经济目的驱动之下,美国的地缘战略是世界强权斗争中的经典“离强合弱”策略,其主要对象为俄罗斯、中国、伊朗。特别是对俄罗斯,美国要确保本区前苏联各共和国的“独立”,削弱俄罗斯对它们的控制和影响,进一步蚕食俄罗斯在中亚、里海、高加索的势力。
前述“合纵连横”局势的形成,以及美军利用“9·11”这一天赐良机,大规模进驻中亚,都是非常自然的发展。为了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资源,两届克林顿政府处心积虑的目标,便是要极力阻止建造通过伊朗的输油管“南线”以及和俄罗斯现有输油设备挂钩的“北线”,而代之以起自阿塞拜疆、经过格鲁吉亚到达土耳其地中海杰伊汉港的“中线”。美国为此继续遏制和“妖魔化”伊朗,而俄国内高加索地区便一直麻烦不断,车臣动乱只是广为人知的部分而已。
1999年秋季,总长1750公里的“中线”方案,在美国主持下终于拍板。据法国《世界报》当时报道,这一发展极具戏剧性。俄罗斯第一副总理阿克申年科在最后一分钟气急败坏地赶往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巴库,力图制止此案。结果阿塞拜疆总统公子、阿国国家石油公司总裁纳提克·阿利耶夫毫不客气地告诉他:“您晚了一步,火车已经开走了,巴库—杰伊汉输油管线计划将成为现实。”在这场交锋中,格鲁吉亚作为美国在本地区的马前卒,可谓不遗余力,特别是确保车臣烽烟延续不断,作为耗资巨大的中线方案的最佳“可行性论据”。普京现在为车臣问题向格鲁吉亚摊牌,良有以也。
大博弈攸关中国利益
必须指出,先后两次国际大博弈,都和中国的利益休戚相关。如果说在第一轮大博弈中,中国是任列强宰割的牺牲者,那么这一局面不会在21世纪重演。中国最近得以迫使美国正式承认“东突”组织为恐怖主义分子,便是很好的例子。但是,也应该看到美国外交政策的机会主义特性或曰“灵活性”,“9·11”事件之后,“反恐”成为美国外交主轴,但这并没有改变美国的石油地缘战略。晚至2001年3月,在明知伊斯兰极端主义涉入车臣战争的情况下,美国国务院仍然不顾俄罗斯的反对,“隆重”接待了车臣分离主义武装的所谓“外交部长”艾哈迈多夫,可见一斑。这次普京照搬“先发制人”的布什主义来对付格鲁吉亚,却引起华盛顿的强烈反对,更说明美国决不会因“反恐”招牌,而损及其基本地缘战略。不能不看到,宗教极端主义,固然是“东突”问题的一个主要层面,但这并不是其惟一特征。“东突”问题的文化层面,是苏联瓦解之后在欧亚大陆死灰复燃的“泛突厥主义”。英国《卫报》甚至曾把车臣战争也看做“泛突主义”的延伸。各种迹象表明,某些战略家企图改组中亚格局、重划中亚地图,而“泛突主义”将继续是他们的重要工具,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另外,石油资源与中国未来发展更是休戚相关。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要性,因此不言而喻。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