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寺前大路上洗衣的武校少年 武校的孩子
武侠影片和金庸的武侠小说赋予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原本古老的寺庙蒙上传奇而神秘的色彩;随着大批而至的崇拜者朝圣者们的脚步声,一座寺庙的资本创造力和商业意识被开启了。
少林寺之困,一困在于少林寺之被围困。那些围绕在它周围的武校和商铺使得少林寺缺少一座寺院应有的清静,而国内国外对少林商标的抢注又使得少林寺因对未来的前景感到 担忧而无法置身事外;二困在于少林寺之令人困惑。在商业化面前,有两个少林寺,困惑着人们的双眼:一个是古老的历史的佛教寺院,几遭大火、历经风霜;一个是概念的世俗的旅游景点,是非功名、经营品牌。
三困在于少林和尚对自己身份的困惑。名利当前,要不要去争取?
社会发展,要不要跟进?少林寺周围的拆迁也许是一个导火索,幸运的是,我们通过这根导火索看到了一座寺院的无奈与真实。
在少林寺前大路上洗衣的武校少年
距离登封市十几公里外,看到迎宾僧这个标志性建筑,便预示你已经步入少林寺景区。成群结队穿着校服的小孩儿穿梭在各个小店铺以及小饭馆里,路边土坡上还成排坐着年龄稍大些的孩子,他们都是周围武校里的学生,看到有女孩儿走过便会吹几声口哨。两边仿古风格建造的各种小店铺,透露出县城的简陋和杂乱。不宽的街道上时常有拖拉机、摩托车开过,看不到出租车。从迎宾僧步行到少林寺大约需要20多分钟。路上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他们多数是来学习少林功夫和中医的,但都行色匆匆。途经著名的少溪河,不过早已干枯多年。据说电影《少林寺》中牧羊女在河边放羊的镜头并非在这里,而是在开封一带拍摄的。
晚了10年的清华方案
登封市距离郑州也不过74公里,由于目前连接两地的郑少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路不好走,通常要花费近2个小时才能到达,开通后就可以从郑州直接抵达少林寺。与此同时,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提交的“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方案也已通过建设部的审批。
“清华方案”所包括的范围:东起郭店村,西至塔林水库,南起南照村,北至初祖庵,共2.18平方公里的面积,是少林大景区的核心地区。规划围绕“禅”与“武”两大主题,并强调重现“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意境。
登封市政府打算斥资1个亿来规划整个景区的外部环境,在登封市副市长何宏波看来,“实际上我们对少林寺的整治在全国旅游市场大发展背景下,至少晚了10年”。“整个规划预计要到明年年底完成,到时候少林景区将以全新面貌迎接中外游客,”何副市长说,“省里也提出要求,现在少林寺每年游客量在150万人左右,将来则计划达到1500万左右的游客,从而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如果能按照规划建设好的话,这个计划完全有可能实现。”
整治必然伴随着搬迁。在这次搬迁中涉及约有300多家农户、11所武术学校、100多家商铺、25家企事业单位,总拆迁面积达33万平方米。据此前当地媒体报道,拆迁预计到今年“十一”前结束。
政府的态度是,严格按照清华方案的规划办,迎宾僧以内建筑全要拆。但由于少林景区建设时间比较紧,政府采取了边拆边建的方案。这就意味着,老百姓的房子还没有建好,就要先拆迁。
四拆四建
当地政府负责人为此7月底发表动员讲话:“大干50天,排除一切干扰,投亲靠友,舍小家顾大家。”拆迁也是先从医院、邮电所、电信所、银行、税务局等十几家行政单位开刀。
剩下就是百姓的房子了。不过对老百姓房子的拆迁只进行了一天,转天就搁置了。
“这里是家园,拆迁办跟我们说以后坐公交车花5毛钱回来种地。百姓本来就属于少林文化一部分,搬走还属于啥文化?”
64岁的刘友三老先生,祖上是从雍正年间迁到少林地区来的,他们家十代都是少林寺的佃农,给和尚种地。
据刘介绍,原来这儿方圆百里就一个村,统称少林村,他当过支部书记。改革开放后分成四个村:少林村、塔沟村、郭店村和雷家沟。其中塔沟村距离少林寺最近,基本上少林景区设施建设都是在这个村。
随着改革开放,景区整顿建设,这个地区也经历了四拆四建的过程:起初在少林寺大门口对面有些小商店和临时搭建的帐篷,经商人在里面卖点儿馒头、面条,后被拆掉;政府看到这里的发展机遇,专门从石牌坊以内到少林寺规划出一条街,二三年后扒掉,建起少林寺商城;原本规划是游客来了把车放在停车场后(也就是现在塔沟学校西区),走进商城先消费,再步行至少林寺。可是如果把车放进去直接开到少林寺门口,那里停车费则是停车场的四倍。结果变成停车场没有车,来人都直接进了少林寺,商城变空城,无法经营下去。后来塔沟学校用450万元把地买下来,盖起教学楼和校舍;到了1992年政府又重新颁发文件,建仿古一条街(就是现在这条少林街),都是附近居民开的各种小店铺,如饭馆、小卖部、旅游纪念品、书店等,这次再次面临拆迁。
最大的武校搬家
在这次涉及搬迁的11所武校中,释小龙的父亲陈同山经营的中国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是第一家迁出并搬进政府新规划的武术城里去的。
而世界上最大的武术学校,拥有一万多学生的塔沟武校校长刘海钦则直言:拆迁对塔沟有灭顶之灾。
“从迎宾僧到石牌坊半条街,都是塔沟武校给他们带来的商机。当地老百姓出租房子给学生住,店铺饭馆主要也是学生去。就说学校对面的电信邮局,我们放假后他们每月营业额只有1000多块,平时一个月则是二三十万。1978年我们从零资源起家,发展到今天至少几千万资产。
结果你一句大干50天,我一万多人怎么办?“刘校长很委屈。塔沟武校的新校址已征地800亩,刘校长说,”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让少林武术往高层次走,这是势在必行的问题,不是为了拆迁,早在拆迁前我就已经开始征地了,我不是要搬,而是要疏散一部分。“
“少林牌”转“嵩山牌”
记者来到位于少林寺景区内的拆迁安置协调办公室,只有一个人在值班,问及他有关拆迁的任何情况时,他一律回答:不知道。据了解,现在拆迁办的人都已回到市里,只留下每天轮流值班接电话的人。
拆迁办公室主任王洪伟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目前拆迁工作已经暂停,因为阻力过大,安置问题得不到解决,老百姓都不同意搬。
对于清华方案,在当地百姓看来是脱离实际的。“因为少溪河本身没有水源,我们这儿吃水非常困难,1984年春天才用上自来水。所谓‘碧溪锁少林’在老百姓看来就是书呆子的想法。意思把少林水库里的水抽上来一部分,可少林水库的水连整个登封市吃水都解决不了。”刘友三老先生说道。
对此,何副市长强调在搬迁上,居民和政府其实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少林景区更好。“如果等建好再拆迁,时间上来不及。现在必然要有个中间过渡期。政府目前是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来,无论规划还是拆迁都不能仅局限在登封,要和郑州市、省政府统一规划。”
何副市长大致介绍规划后情况,按照要求政府会建立一个武术城,作为武校居民主要居住地。距离少林寺5公里,开摩托车大约20分钟就到。少林寺恢复幽静之外,还会建立一些必要的生活设施。把环境创造好,也给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百姓可以负责里面的环卫,集资买电瓶车,以后这么大面积的景区是不准汽车进去的。
“究其拆迁难的深层次原因,还是少数在里面得到更多不当利益的人在做工作,比如一个人有好几家店铺。这都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概念,所谓社会上的能人吧。利用在里面的便利条件做些买卖,他们是特殊的群众,在全国哪个景区都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据了解,当年洛阳龙门石窟整治也很困难,但上下决心很大。其中有个投资上亿的建筑龙王宫都被拆掉。
今年6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初步确定将少林寺塔林以及其所在的嵩山大批古塔以“中国古塔:登封塔群”的名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后第二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多年来登封旅游造成只“吃”少林寺的局面,一直处于浅层次开发。在这个集合了佛、道、儒家丰厚文化的嵩山地区,各个景点都处于孤立状态。
在距离少林寺不远处有个永泰寺,现存最早的尼僧佛寺,有不少附近武校练武的外国人坐在娑罗树下冥想。该寺院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外国人都是嫌少林寺那边太乱,每天花16元门票到这里坐坐,让心灵安静一下。现在登封市政府也有意逐步将当地对外的“少林牌”转向“嵩山牌”。
公路边的少林寺
少林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产生“深山藏古寺”的感觉。从郑州坐车过来,即使是在现在这样修路的情况下,稍微绕一绕远,也只是不到3个小时的路程,若是预想中的郑少高速公路通车,几乎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并且,你最大的感觉是,几乎还没感觉到山路的坡度,就已经从一个公路的岔口看到那个著名的迎宾僧,再向右一转,经过一段商铺和武校堆砌的“迎宾大道”,就看到了并不宏伟的庙门。
少林寺就是这样一座公路边上的寺庙。虽然你知道你处身少室山中,虽然你看得见一路上颇具范宽山水画特色的北方山景,但是少林寺跟你最大的关联是在路上,而不是在风景中。
与南方寺庙喜欢修建在闹市的隐秘处或深山的浓荫中不同,少林寺这座典型的北方寺院就像北方的平原一样一览无余。你不需要探路或寻访,你只需要把你的车子直接开到离庙门不远的停车场里,然后就可以像走进你们家旁边的那家超市一样走进少林寺,当然,你得买一张价值40元的门票。
按照20年前那部家喻户晓誉满全球的电影《少林寺》中“牧羊曲”的说法,少林寺曾经有“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的自然环境;关于少林寺的古典诗句中也有“碧溪锁少林”的形容。但是这种山中美景即使有过也从此不再,少林寺已然成为一座公路边的寺庙,而把它推上公路的正是那部在中国内地具开创性的武打片《少林寺》。那曲至今传诵不止的“牧羊曲”则毋宁说是古典少林寺的安魂曲,在它具催眠效果的传唱中,已经走上新长征之路的少林寺的真实面孔与真正命运正在被遮掩。
拆迁的尴尬
几乎没有人对少林寺的现状满意。对游客来说,少林寺的周边环境杂乱,几乎处于武校的包围之中;内部也缺少佛教寺院中烧香礼佛的清静气氛,看一群孩子进行武术表演是观光者们的重要项目。真正的香客们觉得这里门票贵,寺中又不清静,反而更愿意去附近其他不如少林寺出名的寺院礼佛。在这儿经常会听到不少当地人向你由衷介绍,少林寺是个来过后让人不想再来的地方。言外之意,此处不留人。寺中和尚们对自己生活的这座寺院也并不满意,闹,而且连一个像样的道场也没有,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首先应该恢复佛门清静。
登封市副市长、河南省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何宏波对此感慨道:“少林寺外部环境确实给许多游客带来不好的印象,商业化、县城化,根本谈不上幽静和文化品位。里面闲杂人员比较多,外地人在这里学武搞经营,治理起来难度很大。前几年宰客欺客现象很严重。
少林寺现在的状况是不整不行,根本不像个一流景区。要知道这可是河南省对外的窗口。“
整治少林寺周边,就必然要谈到拆迁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当地目前最敏感的话题。由于当初规划时的短见,拆迁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苦果,需要当地政府和居民一起承担,而少林寺在中间则扮演了一个不尴不尬的角色。
商标抢注其实,周边环境复杂只是少林寺的烦恼之一,目前少林寺的另一大烦恼是少林商标被抢注的问题。由于少林名气太大,不少人把少林、少林寺当作了泛用名词,各种借少林之名进行的商业活动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以少林为名的武术学校或者武术表演团体,最离谱的是,几年前有一家火腿肠公司竟然也注册了一个少林寺的商标,最后引起公愤,被注销。国内的问题还好解决,较大的麻烦来自国外,目前在美国、日本、荷兰、南非等国,少林、少林寺、少林拳等商标全被抢注,仅美国就有3家少林寺,少林寺武僧团受邀去日本表演甚至需要当地同名机构同意。
在商标抢注问题上,少林寺采取了相当主动的姿态,运用法律手段,几乎是在进行一场世界性的抗争。1998年7月,少林寺投资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期对少林(少林寺)无形资产进行系统保护和管理,并立即着手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亡羊补牢”式的“少林”、“少林寺”商标注册,至2002年8月底,少林寺终于陆续拿到共计29个类别43项注册商标的注册证书。今年2月,少林寺在德国柏林州法院打赢了一场盗名商演的国际官司,漫长的世界性抗争终于开始出现生机。与此同时,少林寺海外分号纷纷开张:如今已有伦敦、柏林、布达佩斯、维也纳四家海外分号,而巴黎以及意大利的少林寺也正在酝酿之中。寺院开分号可谓独此一家,原因在于,少林寺拥有其他寺院所无法比拟的商业化基础——武术。
一切与武有关
按照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的分析,少林寺出名不单单因为《少林寺》这部片子拍得好,它是时代成就的大名。一方面,电影《少林寺》是第一部与香港合拍的武侠片,吸引了人们对中国武术的强大兴趣,另一方面,人们通过《少林寺》首次看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两方面相加,才在海内外产生了不一般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1982年对少林寺至关重要,少林武功对少林寺至关重要。时代的需求非常明显,在视觉的盛宴中,武侠是最惊心动魄的一种。少林寺很快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在1987年正式将原少林寺武术队改组为武僧团,1989年起,武僧团应邀出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为应付来自不同地方的同时邀请,少林寺的武僧团被分为三队,从最初的20多人已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
少林寺到底是禅还是武?有人因而提出疑问。在武与禅之间,少林寺作出了顺应时势的理论解释——武术禅。这一概念由释永信方丈提出,他天才地将武与禅结合起来,认为习武修身就是一个参禅的过程。
然而,连释永信方丈也不得不叹息的是,虽然他屡屡强调少林是禅不是武,他门下的弟子还是不断地向武的方向滑去。一些弟子为了方便发展,学成后就还俗。由于宗教信仰自由,以前少林僧人欲还俗必须“打出山门”的规矩已经破了,少林寺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座武术大学,而且是武术界的“清华大学”,还俗者就拥有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毕业文凭。另外,少林寺自古以来就有招收俗家弟子的习俗,少林寺出名后,学武少年个个心向少林,在少林寺周围结成了一张复杂的人际网,透过这张网看过去,少林寺周遭的复杂环境成因皆在一个“武”字。
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少林寺为中心,登封市现有武术学校达60余家,上规模的大约20家,学员总人数超过2万,大的学校一年的收入成百上千万,甚至几千万。这些与少林寺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的武校为少林寺景区规划拆迁带来了重重阻力。
特殊的寺院经济
每一座寺院都有自己不易探寻的生存方式,相比较而言,少林寺的生存方式反而是较为显见的,第一卖门票,第二靠武功,对其他寺院来说比较重要的香资收入只能算是并不太重要的第三种收入。
有人曾经专门就门票问题为少林寺算了一笔账,假如一年有100万游客的话,门票总收入是4000万,少林寺可以拿其中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000万。所以说虽然在少林寺谈门票问题是一件非常俗的事情,但是门票确确实实是少林寺最大的一项收益。而且,从门票在总收益中所占的比重也约略可以看到南北寺庙的差别——南方的寺庙多数靠香资供养,按知情者的说法,一些不起眼的南方小庙在20世纪90年代每月的香资也往往有数百万,所以它们很少会为门票的问题操心;少林寺虽然名声响亮,但是据说香资在总收入中并不算高,所以门票问题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同样,以武养寺也是一个地域性的产物。
离少林寺不远的太室山中有一座法王寺,法王寺的生存方式显然与少林寺迥然不同。它由原本在少林寺出家的释延佛创建。从建筑上来看,这座寺庙显然是全新的,看不到任何历史的痕迹,对于喜好寻古的人来说不够有韵味,但是它建庙的地址恰在太室山的三山环抱之中,看起来风水不错。这里的门票只要10块钱。在去法王寺的路上,你不时能看到香客们包的车从你身边驶过,一些老香客还带着行李到那里挂单,住宿条件比少林寺要好。法王寺香资充裕,时常向困难群众捐赠善款。
独一无二的历史性格
一些宗教界人士对于少林寺在目前商业社会中采取过于主动的姿态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少林寺作为一座寺院不应陷入过多的俗务中。
不过,持这种意见者大概没有分析过,少林寺的性格天生即与其他寺院不同。
没错,少林寺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寺院。它直爽豪迈的性格特点在中国这样强调中庸的国度里可谓独一无二。按照历史记录,少林寺是皇家寺院出身,有大量寺产,它习武的历史由保护寺产产生。这一历史记录细究起来是非常有趣的,因为一般寺院更愿意朴素一些,把财产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没有人会像少林寺这样,真刀真枪地为他们的产业而战。从这件事情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少林寺自古以来就崇尚比较主动的行为方式,它不避世,参与政治,治病救人,习武自卫。作为达摩面壁的禅宗祖庭,它的行为特色中也许多少带有一个异域开拓者的不修边幅,因为从史料上看,达摩是一个可以对皇帝说NO的人,意志坚强,尊崇苦修。神秀当年不被禅宗五祖弘忍认可的那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强调了一种渐进的修行方式,这种修为方式倒是颇合少林重行的性格。重行必然不避世,少林寺主动参与世事的性格特点由此产生。这种性格产生的另一个原因也许与它的皇家寺院出身有关,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少林寺自古以来就带有官方色彩,它没有逃避的基因。
释永信在《禅露集》中也有这样的观点:“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少林寺这种“历史性格”,与其他寺院不同,十分典型。它在商业社会中采取主动原本就是可以预想的结果。
只是,商业社会讲究的是一个秩序,即使是一座寺院也必须要为它将进入的这个社会准备好一套有秩序的管理模式。按照释永信方丈的说法,少林寺目前还是子孙堂式的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传承而不利于拓展。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少林寺是一座戒律森严的寺院,它之所以受到天下武林的崇敬即在于它武功至强而又绝不以武扬威。但是,随着少林寺的清规戒律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俗生活的挑战,这种管理必然产生疏漏,届时,少林寺无形资产的流失就是出于内部而非外部了。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