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28日14:57 云南日报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省基础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从1990年到2000年,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94.64%提高到99.0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60.5%提高到85.8%;基本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88个,人口占全省的71.6%;10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63万人,青壮年文盲率由23.9%下降到9%。

  但与全国相比,我省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仍很落后。2000年,全省小学生入学巩固率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等均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高中阶段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全国低1.3年,全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西部省区中居于较后位次。同时,各地发展极不平衡,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育程度滞后,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短缺,尤其是边境一线、贫困山区及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财政极端困难,“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任务艰巨。基础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加快发展西部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为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科教兴滇,教育为本”,振兴云南经济,必先振兴教育;振兴教育,必先加强基础教育,首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省各族人民和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打好一场基础教育的翻身仗。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从我省实际出发,特制定如下振兴行动计划。

  一、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2001年—2005年)

  1、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两基”为目标,以加快发展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为重点,以教育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按照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有所作为、加快发展的要求,到“十五”末,使我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达到或超过“九五”末全国的平均水平,实现全省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普及程度:打好“两基”攻坚战,在现有88个县(市、区)已经“普九”的基础上,再实现29个县(市、区)“普九”,使“普九”人口地区达到85%以上;继续推动23个县(市、区)实现“扫盲”,使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要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步伐,加大对阿昌、德昂、布朗、独龙、怒、普米、基诺等7个人口在10万以下少数民族及藏、傈僳、佤、拉祜、苗、瑶、景颇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扶持力度,使其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水平在“九五”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

  3、提高程度:昆明等经济发达地区,要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1998年前“普九”的五华、盘龙等47个县(市、区)要向高水平、高质量的方向迈进,使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内发达地区水平。其他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抓好巩固提高工作,使义务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所在地区城镇学校的现有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多形式、多样化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基本满足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使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二、实施五大工程

  (一)“两基”攻坚工程。

  4、需要完成“两基”任务的县级人民政府,要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保证“两基”目标的实现,并以此作为考核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

  5、各地要切实制定好县(市、区)、乡(镇)、村“普九”和“扫盲”规划,将任务逐级分解,责任到人。从实际出发,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加强农村初中学校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县级政府对教师的统筹管理和合理调配,进一步挖掘潜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6、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义务教育的保障力度。除国家二期“义教工程”和省财政予以必要补助外,各地州市县都应安排“两基”专项资金。同时,严格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所收杂费用于学校公用支出;依法按时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首先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要把督导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督促检查。

  (二)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工程。

  7、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的重要途径,也是振兴我省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要认真贯彻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努力争取国家更多的特殊政策支持,加大省级财政的支持力度,动员全社会以各种方式支援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8、改善边境地区办学条件,建设好边境口岸和重要通道的中小学。在国家的专项支持下,省财政每年安排每县(市、区)学校建设补助经费50万元至100万元,普遍改善边境25个县(市)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并着力建设好100所左右的边境中学(以初中学校为主),树立良好的国门形象。

  9、逐步扩大“三免费”教育范围,加快义务教育的普及。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地方各级政府的投入,对全省129个边境乡镇以及7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和藏族约40万的初中、小学生全部实行“三免费”教育。同时,争取国家提高对我省贫困地区初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受益面。

  10、在国家的支持和省地县乡的共同努力下,加快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建设。争取国家帮助我省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以上,基本解决7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及藏、傈僳、佤、拉祜、苗、瑶、景颇等少数民族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同时,省财政加大对寄宿制、半寄宿制学生的补助力度,每年再增加补助金额720万元,扩大寄宿制学生的补助范围。进一步加强省民族中学的建设,每年新开办1个人口在10万以下少数民族学生的高中班。

  11、在继续做好滇沪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争取上海市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贫困地区支援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省内对口帮扶力度。组织省内各高校开展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对口帮扶;每个县(市、区)要确定至少1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设立教育扶贫基金,动员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资助教育事业。

  12、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广泛开展以养殖、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勤工助学活动。当地政府及村民委员会要积极支持,提供相应条件,同时努力争取各级财政对勤工助学基地给予一定补助。

  (三)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13、中小学危房改造要坚持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重点调整山区村小和教学点。在边远山区和边境一线,要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加大小学高年级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办学效益。广泛征集和优选农村中小学校舍设计方案,坚持“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做到“轻型、整齐、经济、安全”。

  14、多方筹集资金,到2005年,基本排除现有的D级危房。国家和省级资金重点补助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的D级危房,地县级财政也要相应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危房改造。各地可根据实际,适度开展农村教育集资,鼓励农民捐资和投工投料,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助。

  15、高度重视和加强各类资金的统筹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危改工程”资金实行专管专用、封闭运行,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加强对“危改工程”从立项设计招标到施工监督检查以及资金拨付的管理和监督,实行工程预决算制。

  (四)信息技术教育工程。

  16、积极实施“校校通”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分地区、分层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省、地、县、乡、校五级基础教育信息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学校,要率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奋发有为,能快则快。到2005年,中小学生电脑配置比例力争达到全国“九五”末水平,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教育普及程度。

  17、因地制宜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重点做好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和边远山区卫星教学收视点的建设。在争取国家对我省15000所左右农村小学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的基础上,省里再安排5000个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力争覆盖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在争取国家帮助我省边远山区建立3000个农村初中和乡中心小学卫星教学收视点的基础上,省里再相应安排100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向国家争取1500个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的建设,使其既用于教学,也可帮助当地政府加强管理和开展信息工作,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同时,在全省选择15个县(市、区)进行农村初中学校局域网建设试点。

  (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

  18、以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布局调整、资源重组、改建扩建等方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昆明等大中城市及有条件的地区要通过加大投入,撤并薄弱学校,实行初、高中分离,新建规范性学校等措施,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结合扩建优质高中的国债项目,在经济文化基础较好、已完成“普九”任务、人口30万左右的县(市、区),加快县级重点高中的建设,建成30所左右现代化的高中学校。

  19、结合国家对西部地区中等职业示范学校的支持,以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为基础,建成1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在加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全省有150所左右小学、50所左右初中建成现代化学校。新建或扩建10至20所比较现代化的民族中学,主要招收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学生。

  20、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学校,办学规模一般不低于24至36个教学班,高中阶段招生应覆盖学校所在地(州、市)的各县(市、区),并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招收边远贫困山区的民族学生;要深入开展课程实验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出一批高素质的校长,出一批教师成为本地区的学科带头人,带动所在地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深化四项改革

  (一)深化投入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

  21、进一步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在原定“十五”期间筹措22亿元的基础上,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在2002年已增加7500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后3年每年将再新增基础教育专款5000万元以上。地方各级财政也要相应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22、努力争取国家对我省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专项经费支持;广泛动员全社会支持、捐赠基础教育;积极宣传,吸引省内外、境内外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继续做好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工作;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应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据实测算,予以保障。

  23、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标准,适当调整义务教育杂费标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一费制”的收费制度。

  24、凡拖欠教师工资、挤占挪用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经费得不到基本保障的县(市、区),必须严格控制其他支出,领导干部不得出国,不得购置小汽车,不得用财政资金上楼堂馆所项目。对不及时修缮中小学危房或管理不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要努力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一旦发现有挪用、挤占、截留的,坚决严肃处理。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基础教育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25、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2002年全面运行。

  26、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要落实在以县为主、改革乡镇教育管理体制的重点上。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取消乡(镇)教办和教育副乡(镇)长,由乡(镇)长直接负责辖区内政府应当履行的教育管理职能。乡(镇)中小学校长由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中心学校的校长负责乡(镇)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

  27、中小学人事管理、教师编制、工资管理等工作要收归到县,设立教师工资专户,有银行网点的学校,教师工资直接打入教师工资卡;没有银行网点的学校,由县(市、区)委托乡(镇)按时代发。(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8、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启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和推广工作的基础上,到2005年秋季,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全面启用新课程。农村初中要在“三教统筹”的基础上,坚持农科教结合,推行“绿色证书”制度,注重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生存和就业能力。为加快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农村适用人才,每县(市、区)至少应有1所农村综合初中,有条件的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可举办综合高中。

  29、加强和改进师范教育,继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新教师的培养水平。加强教师岗位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加大信息技术、外语等师资的培训力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职务聘任制度,努力形成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的新机制。严把教师进口关,努力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逐步清退代课教师。

  30、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民主法制、社会公德和民族团结教育。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05年,建设70个左右综合性的校外活动场所。

  31、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小学生成绩评价实行等级制,形式应丰富多样;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初中毕业考试由县或学校自行命题和组织进行,并由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参加中考。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完善考试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

  32、教学用书逐步改为由县最终由学校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书目自主选用;中小学教材版式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价格不得突破国家规定,严禁搭售或统一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面向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行的中小学教材,要逐步降低成本和价格。

  (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33、进一步转变办学观念,把民办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规划、扶持和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办学,对民办学校在税收征管、土地征用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对学校布局调整中闲置的资产,可以低价或无偿提供给民办学校使用。

  34、民办学校招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地方政府可视情况酌情拨给一定办学经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职务评聘及表彰奖励等方面要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幼儿教育以非政府办学为主。政府对办学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奖励。

  35、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剥离国有企业所办中小学。因地制宜地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办中小学的改制、移交工作。转由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中小学的校园、校舍、设施、设备等,不得挪用、侵占和截留,确保校产不流失。

  振兴云南基础教育,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全局,需要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学习和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基础教育振兴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基础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转变作风,切实加大投入,分解任务,不等不靠,狠抓落实,不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集中力量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形成合力,加快发展。通过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高我省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各地、州、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专院校:

  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各族人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我省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相对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振兴云南经济,必先振兴教育,尤其是加强基础教育。《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抓住影响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一个系统、可行的计划,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和肯定。贯彻落实好这个行动计划,对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事关全局和未来的战略性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本着对全省各族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长远,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推进我省基础教育工作,确保振兴计划顺利实施,打好一场基础教育的翻身仗。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02年9月20日


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 国庆专题:新鲜十一 悠长假期
· 发短信不但获积分,还拿大奖
· 加入新浪短信联盟 有钱一起赚!
· 全球同庆十一 越洋短信不分国界
· 爱情快递,快递你的爱情!
· 下载短信铃声图片 获手机、珠宝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华语歌手快速查询
[ F4 ] 流星雨
[许绍洋] 薰衣草
[郑秀文] 眉飞色舞
[莫文蔚]
[Kenny G] 回家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狂放男人无边魅力
  • 登喜路红瓶男香水
  • 法国RUF性感香水
  • 十一精品优惠专区
  • 买名牌相机送胶卷
  • 时尚精品在线低价
  • 电脑配件降价啦
  • 超级显卡才百元起
  • 大功能刻录机特价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