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刘小青)
本报北京9月29日讯记者吴迎春报道: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中国外交的“航船”,乘风破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据外交部统计,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中,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137个增加到165个,党的十五大以来,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共180起;我国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交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运陷入低潮。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制裁,中国外交面临严峻考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处变不惊,按照邓小平同志“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指导方针,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不断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实现了同亚洲国家的全面建交,很快打破了西方的制裁,恢复和稳定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这些为我国争取到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受灾国提供了40多亿美元的援助;中国积极参加国际裁军事务,颁布导弹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为国际军控和裁军事业做出了贡献;中国最近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表明了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姿态。中国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和舆论的普遍赞扬。
世纪之交,我国构筑面向未来的对外关系,包括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我国同美国、俄罗斯、欧盟和日本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同非洲、拉美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新的成果,同阿拉伯各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我国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和维和等多边外交活动。我国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和反对恐怖主义,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中国发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它是国际社会实践新安全观的体现。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积极参加亚欧合作进程,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民日报》(2002年09月30日第一版)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