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3日电(记者仇逸冯源)从老虎灶、烟杂店、给水站、传呼电话,到分类垃圾箱、彩票购买点、便
利商店……路边,无数人每天必经的场所,发生着无数细微而又富有意义的变化。如果我们将十几年前的上海街景和今天的路
边形象叠加在一起,就会发现平日里最熟悉、最普通的所见所闻,折射出这个前进中的都市惊人的变迁;那些点滴之间的变化
,分明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今昔生活的鲜明对比。
多一点绿意、多一份清新
“蓝色联盟”公司的驾驶员季福伟从1987年开始开出租车,对上海的马路烂熟于心。“以前,路边都是灰色的水
泥墙,现在一路开来绿色越来越多,不少墙面还画了油画。”他告诉记者,“虽然只是一扫而过,但看了心里舒服。”造绿是
上海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移栽的树木给马路带来了勃勃生机;兴国路、瑞金路等大批老马路纷纷破墙透绿;太平桥绿地、徐
家汇绿地……路边大型绿地使行人如同身处都市中的森林、原野。
在上海市衡山路上,徐汇区环卫局的环卫工人李志刚正在擦洗分类垃圾桶,他告诉记者,以前马路上的垃圾桶有的用
水泥砌,硕大笨重;有的用玻璃钢瓦制作,“蓬头垢面,形象难看”;好不容易用陶瓷做了一批“熊猫吃竹子”、“青蛙张大
嘴”的垃圾桶,却经常被行人车辆撞倒打碎。加上当时居民习惯于直接将垃圾倒进桶中,灰尘都沾在桶边,路人避之不及。
如今,一只只光亮的不锈钢分类垃圾桶点缀申城。它们约高一米,呈圆柱体,分成三个废物箱,半个圆柱箱外贴着瓜
果皮、鱼骨头的图案,专门投放有机垃圾;另半个贴着酒瓶、饮料瓶和废纸的图案,专“吃”无毒的无机垃圾。在圆柱体外侧
,还悬挂着一个小型的方型箱,负责回收废电池等有毒垃圾。
记者从市环卫局获悉:严格地说这种“分类垃圾桶”应该称为“分类废物箱”。仅在去年9月份APEC会议前夕,
就有2500只分类废物箱安放在上海路边。
路边取水、用水成“故”事
河流纵横的上海一直有一份尴尬:由于生活条件、尤其是居住条件的窘迫,长期以来许多市民要在户外的路边获取和
使用生活用水。如今,这种现象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在人民广场地铁站,记者看到了作为景点的、可能是上海现存唯一的老虎灶--汪记老虎灶,而在10多年前,每条
街上都能找到这种被称为老虎灶的熟水店。在灶头花二三分钱泡上一瓶热水,规模大些的老虎灶还提供喝茶和沐浴。由于它的
燃料是柴板、木屑,靠近的马路总是烟尘飞扬。
家住宛平路的吕讯老伯对320号的老虎灶记忆尤新,“虽然只有一开间门面,可是当时许多人家共用一个灶批间(
厨房)、卫生间,生火烧水和洗澡很麻烦,所以它生意好得很呢。”上海市环保局徐锦链高级工程师说:“市民居住条件的改
善,使得老虎灶早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为了保护环境,上海对炉、窑、灶进行全面整治,老虎灶就是整治对象之一,现在它
已经基本绝迹。”
净水站、给水站,一字之差,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质。在上海市西部定西路,短短的几百米就有三四家净水站
,将各种品牌的纯净水、矿泉水、蒸馏水送往居民家中。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肖祖骐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上海
老城厢还有不少给水站;是为了保证家里没有安装自来水的市民饮用水、由政府出资修建的。
给水站往往设在小区的中心,在靠近马路的水泥地上安几个水龙头、砌个大水池。居民可以付钱拎一桶水回家,也可
以就在水泥地上直接洗衣服、洗菜。棚户区的弄堂大多很狭窄,消防车开不进去,大水池里平时蓄满水,兼有消防的功能。据
有关资料统计,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共修建了近4500个给水站。
给水站早已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净水站。上海如今又推出了再就业工程的都市清泉项目,规划中的300
家都市清泉净水站将陆续落户申城200多个街道和社区。
小亭小店里的大不同
“张家阿姨,电话”,“来啦”……过去路边排长队的地方,通常就有一个公用电话亭,传呼人几步小跑后发出的招
呼声,常回荡在路边。如今,在几番打听居委会、路人后,记者终于找到了一个位于广元路233弄的公用电话亭,可是它也
早已挂锁歇业。
最后一班看电话亭的徐月娥老人80岁了,讲起电话亭,她充满了感情:“过去广元路、华山路一带的居民多数自家
没有能力装电话,要依靠这个亭子通信息,4个电话机多的时候每天有100多个电话,市话、长途,可闹猛(热闹的意思)
了。”喊人接电话每次3角、打回电一次5角,徐阿姨记得自己经常横跨马路去喊对面的居民,老人爱吃馄饨,看电话亭的收
入多花在上面。现在,华山路对面的矮房早就拆迁、造起了新路达百货等大商店;广元路233弄左右的居民虽然还是石库门
房子,可条件好了,家家都装上电话,2001年4月1日,这个开了20多年的电话亭终于关了。
酱油、米醋、香烟……对10多年前的上海人来说,最亲切的莫过于路边的烟杂店,低低的屋檐,热情的店主夫妇,
这些小店成为周围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提供者。如今,上海的路边除了宽敞、气派的大商场、大卖场,也有不少小店--
便利超市。整洁划一的布局、琳琅满目的敞开式货架,上海连锁商业协会洪关康副秘书长介绍:1993年上海的第一家便利
店开张营业,至今全市门店网点总数已经有2500多家,预计今年新开的便利店将超过1600家。
路边的变化发生在每一天,发现在每一刻,……过去,冬天栏杆上晒着的棉絮率先映入眼帘;夏天,赤膊市民躺着乘
凉的竹椅子占据了空地;晚上,橘黄色的路灯是城市的主色调……跨入21世纪,上海路边乱晾晒越来越少,显得格外清爽,
露天酒吧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路人小憩,五彩的华灯将身旁建筑凝固成了图画……路边的变化数不胜数,这一个个的变化,或许
就代表了上海这个大都市越变越年轻、越变越现代、越变越美丽的一步步。(完)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