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馆内等待签证
文学作品
张茂对旁人说:“这两口子是最没戏的。第一次都想办成,有这么美的事吗?美国梦也不是这么个做法呀,是不是?”可是他的话音刚落,使馆门开了,王起明和郭燕相拥着,脸颊上闪着泪花,从里面走了出来。
张茂走上前去:“签啦?”王起明一个劲儿地点头。
“真的签了?”
“真的签了。”
王起明不顾一切地拥抱住郭燕,深深地吻她……他们在西北风里吻了半天,然后向等签证的人们挥挥手,走了。
节选自曹桂林的长篇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它与《上海人在东京》一样,也反映了当时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青年人的心态。
历史名词
签证
一种当时需要花大价钱去办,但又不是花钱就能办到的证件。
1990年,淮海路、乌鲁木齐路附近的日本领事馆,排队等候签证的上海人排成了长龙,尽管已近三九天,可嗖嗖的寒风还是无法吹灭他们心中的热情。马尚新的母亲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和一瓶牛奶,因为马尚新凌晨4点就来排队了,3个小时站在寒风中,还没有吃一口东西。(马尚新,1996年回沪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担保人
曾被誉为出国人员中的“活雷峰”。
七十年代末,一心只想出国念书的姚宁在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认识了一个老外,主动交谈后成为朋友,而这个老外也在两年后以经济担保人的身份帮助姚宁顺利出国,攻读市场营销专业。(1995年,姚宁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被可口可乐公司派驻中国,长期停留上海,想起那个老外,他至今十分感动。)
洗盘子
出国人员的“必杀技”,用途是帮助你在异国他乡中活下来。
1989年,尽管也算是中山医院里有头有脸的医生,但丁忠国的母亲丝毫不会因为自己出国的儿子在美国洗盘子而感到羞愧,相反她还能向同事们例举出大量洗盘子的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每月能挣到800美金。(1989年,800美金折合人民币近8000元,这相当于当时她自己在医院工资的二十多倍。)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