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年10月11日,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病逝,他留下的巨著《资治通鉴》深深影响了近千年来的众多帝王和文人学士。
司马光的名字,连中国儿童也不陌生,笔者孩提时也是看到“打破缸”的故事而知此人。若按如今时尚评选古代十大杰出少年,想来这位幼年即有见识的官宦之子必名列其中。
研究历史的人谈起司马光,却视其为毁誉不一的人物。他之所以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家双绝“两司马”,是因为留下一部300万字的我国首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而且至今它还是全国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历史上诸多的冲突与整合、光荣与腐败、圣洁与阴谋,都在卷中徐徐展开,其作者乃至许多重要读者的身世沉浮更是令人扼腕长叹……-生前以聪明、廉洁扬名,死后却遭夺官、砸碑的厄运
1086年10月11日,官至宋朝宰相的司马光受中风的多时折磨去世,享年68岁。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是已故神宗皇帝下令在杭州刊刻的《资治通鉴》尚未完成付印。
三年前写完《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因耗费了19载心血,已齿落发白自感来日无多,预留下丧事不可奢华的遗嘱。他死后殓入早备好的薄棺,遗体仅盖一旧布被,随葬的只是一篇专门颂扬节俭的文章──《布衾铭》。前来吊唁的太皇太后、皇帝和大臣看到府中萧然,满屋图书,床上铺一领旧竹席,都慨叹不已。朝廷送来2000两丧葬银,其子遵父遗命全部退回。此种情景,在盛行厚葬陋习的封建社会可谓罕见。
司马光生前廉洁,又以反对纳妾、夫人亡后不续娶而有口皆碑,其扬名天下却是在他六七岁时。司马光的父亲长期任掌管皇家藏书阁的三司副使,有比他人更优越的读书条件,且比一般纨袴子弟更愿动脑。童年司马光在花园玩时,小朋友落入水缸,他临机想出以石头打破缸救人,其机智的表现随后被画工绘成《小儿击瓮图》在汴梁张贴。成年后的司马光沿着读书做官仕进之路节节高升,多数时间是任学士、翰林等闲职。宋代官员在历朝中薪俸属最多,司马光又受皇帝器重并有丰厚写作经费,虽号称两袖清风,也能在洛阳买下一处花草繁盛的“独乐园”多年专心著述。后世那些穷酸的文人学子观此,还是会羡慕不已。
同童年救人时开创新举措相反,司马光成年后为官却一向强调“守常”。他临终前为相,仅数月便把文坛老友、政坛对手王安石实行的新政全部废除,这同当初王安石的变法一样也引起天下骚然。司马光死后八年,哲宗皇帝便将他打成“奸党”,追夺官誉谥号并砸了刻有御书的墓碑。又过了三十余年,金兵南下摧枯拉朽般轻易攻下汴京,宋朝两个皇帝成了俘虏,汉族后来长期以此为奇耻大辱。北宋元气是为王安石变法所伤,还是被司马光复旧所坏,几百年间史家争论不休。不过司马光在学术上成就斐然,在政治上却肯定是个悲剧人物。
-《资治通鉴》令人读不了几卷便倦然思睡,却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司马光主编并最后统稿完成了《资治通鉴》,并以此垂于璀璨的中华史册。坦率地讲,笔者上大学后初阅此宏卷时感到枯燥如同嚼蜡,远非《史记》、《汉书》读起来能得到文学享受。司马光在成书后也承认,只有王益柔能一气读完,其他人看不了几卷便倦然思睡。
《资治通鉴》的中心思想,是力维正统,排斥异端,强求一律。令人不解的是,司马光又把一些篡位弑君、残民暴戾的政权年号当做正朔,以强大者为尊。写三国时,他与社会上千年来的爱恶不同,以曹魏为正统而贬蜀汉,这恐怕也只能用“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历史观解释。不过,此书的创作得到皇帝同意,宋神宗钦定书名,完稿后用八个月观阅一遍,赞其“既广博又得其要领”,还亲自作序。于是此书颁行天下,后来还礼赠朝鲜、越南等国王。
《资治通鉴》虽难读,史学价值却甚高。在朝廷支持下,编者尽找天下民间史料,皇家的藏书也都提供使用,加上司马光同几个助手有着很高的史学素养,该书能详细记录从东周至五代1362年的历史过程,并做了许多考证,在众多方面超越了前人。现代考古工作者曾找到司马光写“通鉴”的草稿,发现每个字都工工整整毫不潦草,且能反复利用旧纸,其治学严谨和节俭的精神跃然于这些古文物之中。
《资治通鉴》中有一些封建糟粕,主脉又强调帝王沿革而轻视经济,不过宏卷中仍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从这一如同大琥珀般晶莹透彻的卷册中,可以看到民族发展的血脉,看到历史机缘,了解治内攘外的权术,因此该书问世后一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篇,甚至形成了专门的“通鉴学”。无数文人学子特别是学习历史的人,历代都熟读此书。毛泽东去世后,人们从他故居存书中发现,这位领袖对《资治通鉴》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1 7遍之多。同《二十四史》一样,这部书是毛泽东于解放后最喜欢读的书籍。
-专制与战争的主旋律,回荡在这部帝王教科书的宏卷中
宋神宗给司马光主持编写的通史所定之名,“资治”意味着供统治所用,“通鉴”则是借鉴之意。按近代人更简明的评价,《资治通鉴》是一部标准的帝王教科书。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代最注重借鉴历史谋略,现实治国之术却极糟。不过,历届宰相和他们的皇上差不多都属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只勉强降住宋江、方腊之类造反派,对外族总是挨打献币求和直至被其灭亡。大概是男性将相兵丁太窝囊,以致后人要编出“杨门女将”的戏剧勉强找回点感觉。
对这种历史惨象,不能只责怪司马光那一代人有才无能。从中国古代史宏观角度看,宋代是走向衰落的转折期,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失去了“汉唐盛世”的进取精神而日益沉溺于保守享乐。司马光本人虽不腐败,却一味守旧,研究历史也总是后顾而没有启发人们“向前看”的思维方式。当然,他留下的巨著还是给后世以极大启迪,显示出历史的沉重与艰辛。
当我们读罢《资治通鉴》掩卷长思时,可以感到中国历史的悠久既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持续力和凝聚力,同时也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超越的惯性障碍。现代人从中可以感悟出我们的先民何以能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古代文化,又为何在迈向近代化的征途中步履蹒跚,并激励自己掌握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迎接新世纪的腾飞。徐焰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