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林双川)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时代变迁的一种体现,而社会的变迁往往最直接
反映在城市。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变化之一:消费结构明显升级,"衣食住行"消费位次发生变化:"食"的消费比重开始让位于DOUBLE_QUOTATION衣住行"。私房、
私车大踏步走进居民生活。城市生活方式日趋"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人们的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温
饱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
首先是"衣食住行"中的消费位次发生了明显变化:"食"的消费位次开始让位于"衣住行"。长期以来,衣食住行
中的"食"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所占比重最高,居民收入的大部分主要用于解决"吃饭"问题,其他消费很少。如今这一状况
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跨过"温饱线"的城市居民,食品类消费比重逐年下降,城市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以下。居
民的消费重点正在发生转移:住房、交通、通讯、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开支明显增加。人们越来越舍得"花钱买时间"、"花
钱买教育"、"花钱买健康"……
城市居民的家庭电脑、电话普及率快速上升,通信消费支出成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最快的项目。据统计,200
1年城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34部,家用电脑13台,80%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过去被视为"奢侈品"的手机
,如今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日常用品。在首都北京,手机用户目前已达600多万,平均每2个北京人就拥有一部手机。
中国社科院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为428元,教育支出的增幅仅次于交通通
信支出。北京零点调查公司不久前对上海、武汉、北京、广州、成都5个城市的一份健身调查显示,北京平均每个人一年用于
体育健身的消费达到888元,不少人一年的健身费用接近5000元。
私房、私车不再是梦。建设部最新消息,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已经成为住房投资和消费的主体,个人购买商品住
宅的比例超过了93%,居民住房自有率达80%。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称: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三大汽车交易市场共销
售汽车4·14万多辆,其中私人购车比例已达90%。
城市生活方式日趋"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人们的衣着从过去注重"结实耐穿"逐步向展示个性风采和与国际
时尚"接轨"。上世纪80年代初"街上流行红裙子"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城市越来越难见"流行色"。
人际交往也日趋"现代化":过去亲朋好友逢年过节相互走动,往往是送些食物礼品或"压岁钱",如今送鲜花贺卡
、礼品书籍蔚然成风。据报道,仅北京市2001年春节鲜花就卖了1亿元!过年过节方式则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回家
"过年人潮涌动的同时,选择"离家"过年的城里人似乎越来越多。许多城里人春节举家到外地度假--南方人到北方看雪,
北方人到南方看海,春节出游人数一年多过一年,今年春节期间,居民出游就达5158万人次。新兴的"电话、手机短信息
、网络贺卡"拜年逐渐取代传统的"串门拜年"。社会学家指出:从另一角度看,现在"年味"有些变淡,恰恰折射出社会生
活的进步。
变化之二: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市民生活从"静态"走向"动态"。生活方式个性分层,"小资"
时尚浪漫生活模式引人注目。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收入增长和工作时间缩短,人们拥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
自1995年5月起,我国实行了5天工作制,加上近年来"五一"、"十一"、"春节"延长假和其他假日,职工
全年法定休息日(不包括带薪休假)已经超过110天,1990年中国城市职工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7小时19分钟,19
97年下降为5小时37分钟。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走出家门加入"周边游"、"跨省游"和"出国游"行列,一个个"旅
游黄金周"的涌现,带给人们新的感觉和快乐。走出家门、走出国门"看世界",被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列入自己安排的"休
闲出行表"。
对外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都市白领"一族,其生活方式变化尤其显著,堪称引领时尚潮流的先锋。追求时尚品牌服
饰、拥有较高学历和工作收入、思想"前卫"、模仿西方某些生活方式的所谓"小资"生活,近年在大城市逐渐流行。
改革开放中涌现的新阶层,使都市生活方式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新景观。改革开放之前,城市居民大部分在全民或集体
单位就业,工资收入差距不大,生活方式也基本相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承认,民营、个体、私营、外资、中外合
资等多种经济形式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包括科技影视体育明星、企业家在内的"先富人群"。这些被称为新阶层的"富人"
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提前进入"富裕生活"轨道,过上了与一般市民不一般的生活。高收入使他们拥有轿车、别墅和各种
高消费机会和能力,是名副其实的高消费群体,一般市民望尘莫及。社会学家认为,这一高消费群体由于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
力为依托,生活水平远远超过一般民众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他们的生活方式没有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准则,是可以接受的。但
是对某些出轨的生活方式,社会应该加以规范、引导,不能盲目追捧,更不值得大众效仿。
变化之三:率先步入"数字时代"。家电和电脑网络的普及,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e化生活"实实在在,不再
是少数人的时尚。
科技的进步和普及,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带给市民
更多的实惠。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电烤炉等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生育子女数的减少,使家务劳
动强度大为降低,城市居民的家务劳动时间明显缩短:据统计,1997年我国城市女性职工平均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3小时
3分钟,比1990年减少了1小时20分钟;男性职工的家务劳动时间从2小时10分钟下降为1小时43分钟。
与此同时,家政服务业近年迅速崛起,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有人统计,1996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
在外就餐20次,这一数字目前不断刷新。在南方许多城市,许多人不愿再为一日三餐耗费太多精力,早、午餐大都选择以快
餐形式解决。人们从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得到解脱,投入更具效益的"炒股"等活动,以求实现更高的劳动价值。
手机、呼机、电脑、金融卡的普及应用,直接改变了城市生活的节奏,提高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效率。"e化生活"
成为实实在在的大众生活,不再是都市少数人的时尚。
传统的寄信、发电报和电传方式,正被E-mail、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人际沟通和信息交流变得更快捷、
有效。过去,一封信跨越太平洋寄达美国要1个月时间,而今电子邮件只需要几秒钟。现在写信、发电报的人越来越少,导致
"电报业务萎缩",国家电信部门不得不自今年8月1日起宣布取消祖国大陆发往台湾地区的电报业务。而在这之前,有百年
历史的"电报汇款"也已经在我国全面"退休"。"网络生活"不再神秘,"上网"不再是一种时髦,而是市民生活、工作的
现实需要。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网络学校等日益普及,网上订票、购物、咨询等服务项目无所不能,极大方便了
市民生活。
变化之四:"独生子女"一代生活观念更新迅速,年轻人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热情和大胆,大大超过其父母一代。都
市"学习化社会"正在形成。
社会生活方式的更新,不可避免地引起家庭生活的变革。传统的以父母为核心的家庭生活,正在发生悄然变化:人们
注意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大规模地踏上社会舞台,伴随着经济上的独立,他们求新求异求变的
生活方式在家庭中明显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关调查表明,市场经济为年轻人发挥才干、快速成才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大批年轻
人的经济收入已超过其父母一代,年轻人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热情和大胆,也大大超过其父母一代。
年轻人对用"明天的钱买今天的福"的消费理念相当认同并付诸实践。"轮子上的生活"方式强烈吸引着都市的年轻
一代。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大学生开着小车上下课的已算不上新鲜事。据一家汽车专卖店经理透露,通过分期付款买车
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最近该店2个月内卖出的车中,约有10%至15%是被大学生买走的。拥有私车,从某种意义讲,不仅
是拥有速度和增加活动半径,更是都市年轻一代呼应新生活的一种行为表达。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都市年轻一代,其伦理道德、家庭婚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宗接代"、"重男轻女
"等传统观念在都市青年中相当淡化,人们更加注重婚姻生活的"幸福"指标。许多都市妇女婚后并不急于生育,往往婚后几
年才生育第一孩甚至不生育,因而育龄妇女生育一孩的年龄在延长,28--35岁妇女的一孩生育率有所提高。
据国家计生委的统计,过去20年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全国少生了2·5亿孩子,平均为每个家庭起码节省了1
·4万元抚养费。目前城市家庭规模总体趋于小型化:已由1980年的一家4·54人下降到2000年的3·63人,4
人以下的小家庭所占比例达到76%以上。家庭规模的缩小,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更为丰富多采。
知识经济浪潮中,高学历带来高收益的不争事实,空前地激发了城市居民追求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求适应竞争挑
战的热情。城市青年"赶考风"日盛,考学、考研、考博、考本(驾照)、考级(计算机、英语级别等),接受各种进修培训
,学习热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加入WTO后,北京一项调查显示:77·5%的北京居民表示要给自己"充充电"。"知识充
电",已然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变化之五:居住模式变迁,"花园"、"广场"逐渐取代"单位宿舍"和"简易公房"。"社区"概念导引市民步入
现代化新生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安居乐业是历代中国人的愿望和共识。住房紧张曾经是长期困扰城市居
民的头号难题。20年来,随着城镇建设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居民逐渐告别住房严重短缺时代,进入了增加住房面积
与改善居住质量并重的新阶段。
据统计,20年来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扩大了两倍,已由过去的7平方米提高到21平方米!大多数居民住宅
条件得到改善。从过去的公家"单位宿舍"到入住拥有个人产权的"阳光公寓"、"花园广场",这不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
更意味着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一次飞跃。
社会化、企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的兴起,为人们进入真正的现代化"数字城市"生活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
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的到来。如今,城里人买房不仅是买空间,更是买"新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注重户型结构、环境绿
化、家居装修和物业管理。统一规划、环境优美、服务设施配套的"小区",在取代"胡同"、"里弄"老平房的同时,也带
给市民全新的现代化生活理念。(完)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