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位网络专家介绍,目前重庆的网民已达到令人吃惊的120万。对任何一个商业机构来说,这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无穷的商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有数千万人次,且多集中在18岁到40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人群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和接受保险的主要消费者年龄阶段刚好吻合。
于是,不少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纷纷把目光聚焦到网络这块肥肉上。
邓玉的故事
某寿险公司的邓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于去年4月18日签下重庆网上保险第一单的她,迄今为止,通过网络已经做成了10多万的保费收入,是她这期间保费总收入的20%,而最大的一张单达到3万多元,这是令很多代理人羡慕之极的业绩。在网络这座金山上掘得了一大桶金的邓玉告诉记者,她早在1999年就在网上注册了个人主页“重庆保险之窗”,并于2000年加盟中国最大的保险网——易保网的“e代理人俱乐部”,并成为其白金会员。她的网上第一单就是通过易保网做成的。
年届中年的邓玉,对网络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为了经营好她的网站,几年来,她先后投入了数万元。邓玉网站的知名度日渐提高,每天都有上百人拜访她的网站,使邓玉颇感自豪的是一件事是广东南海的蒲先生(重庆人,在南海经商)通过邓玉的网站了解了保险后,从广东专程飞回重庆为自己和家人投保,共交保费3万多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重庆的代理人中像邓玉这样,对网络中蕴含的商机有着充分认识的并不多,在这上面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的更是寥寥可数,个别代理人固然也有自己的个人主页,但其作用也只是在自己的名片上留下一行网址而已。邓玉希望有更多的代理人和她一起,共同参与经营“重庆保险之窗”,把它打造成重庆人网上投保的主要阵地。
保险公司开始起步
在我国,网络保险起步较晚,2000年平安保险的PA18新概念开始尝试网上投保。今年3月太平洋保险公司与朗络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开通了保险销售专业网站“网险”并试运营已初获成效。据初步统计,登录该网站查询访问并发出投保意向的网民已有1600余人次,并有部分网民选择了网上投保和保费的信用卡支付方式,截止到6月底已收取保费180余万元。
在重庆,保险公司的网上投保启动虽然较慢,和上海、深圳比远为落后。但网上理赔则在个别财产保险公司那里开始运行了。其中,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开展得较早,该公司的网上理赔于今年6月正式运行。车辆出险(不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后,只须到该公司设立的26家查勘点中的任何一家,由查勘点人员对车辆损坏部分现场拍照,将照片通过网络传送到公司,公司定损人员据照片进行估损,不必到现场,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该公司有关人员介绍,现在通过每个月的网上理赔案件约为2000件左右,每件案子结案时间比以前提前3天以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没有实行通过网上银行转账进行赔款给付,因此,平安目前也只能算是走了网上理赔的第一步,即网上定损,距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理赔还有一段路。
网络保险面临观念普及
目前在国内,已经能够看见保险网站的身影,但它们大多用作信息发布的门户或简单的交易平台,仅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的网险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潜在电子商务市场,为我国的网络保险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保险公司更应该快速反应,积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举措,同时应认识到网络保险并不是传统保险的简单移植,要根据客户需求和不断变化的竞争前景,开发出适应网络销售的新产品和增值服务,加大支持代理人网上展业的力度,从而建立最终业务模型,而非仅仅建立几个网站了事。
同时,必须提高我国消费者对网络保险的认知度。在我国,网络保险是一个新生事物,消费者对它还不甚了解。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对1000人的专项调查显示:35%的人知道网络保险,而46%的人不知道网络保险,另外19%的人的态度不明确。网络保险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保险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使“网络保险”逐渐成为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同的事物。(记者 周密)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