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要体现在人的素质上。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营养品产业发展走势报告会上,中国营
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强调,中国面临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方面挑战,但营养缺乏仍然是首要问题。葛可佑说,就全国而言,
营养缺乏性疾病仍然是首要问题,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发现,在我国
7岁至18岁的学生中,男女分别有26.87%和38.27%属营养不良;全国城乡居民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男性为14
.1%和15.3%,女性为23.5%和20.2%。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膳 食模式的西方化趋势十分明显,随着食物
结构由“温饱型”向“富裕型”过渡,与之相关的一些慢性病(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的患病率迅速上升。治
慢性病的压力在迅速增长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9000万人,每年新发350万人。新发脑卒中150万人,在幸存的60
0万脑卒中病人中,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其中40%重度致残,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每年仅脑卒中造成的各种
经济损失和医疗费用就达100多亿元。
微量营养素与儿童心理关系密切
对北京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有1/3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
调查显示,20%至30%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
铁、碘、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缺乏,可以导致儿童时期的心理、智力发育及学习能力不良。
知识分子的营养健康状况堪忧
我国知识分子是上述慢性疾病首当其冲的受害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的重要诱因,在一般人
群中的发生率为0.2%左右,但在知识阶层中则高达10%至29%。
据国家体改委公布的调查结果,肩负重担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约低10岁。近5年内中国
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专家共135人逝世,平均年龄仅53.3岁。这些人都是我国的优秀人才,是科技生产力的中坚
力量,他们的英年早逝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蛋白质等营养补充与智力发育
儿童时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导致成年时期劳动生产率(收入)下降10%。
婴儿和幼儿时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导致终生不能恢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葛可佑认为,改善膳食营养的主要手段是:膳食调整———需要长期投入(教育),效果慢但持久;食物强化———
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并重,针对性强;营养素补充剂———市场为主,速效但覆盖面较窄。
一项调查表明,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英格兰、威尔士和北欧国家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证明北欧在这一时期的长期经
济增长有一半以上应归于其人群体格发育(身高、体重)的增长上。体格发育的增长使脑发育增长、生长迟缓减少、免疫功能
增强和寿命延长,从而为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美国在1915年出现了商品化碘盐;1936年在牛奶和人造奶油中强化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消除幼儿佝偻病
;1941年在面粉中强化维生素B1、B2、尼克酸和铁,消灭癞皮病。20世纪40年代以后,加拿大、日本、菲律宾等
国家纷纷对食品进行营养强化。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