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黎记者陈波
早听说巴黎来了一位“申博大使”周汉民。在近来一系列申博活动中,记者多次遇到他,不过他总是忙前忙后,无暇驻足。直到不久前,这位国展局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全职大使”才腾出一个小时,让记者有机会与他近距离接触与交流。
“申博大使”是何角色
“申博大使”的头衔颇具新意,记者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为何在巴黎设立这样一个职务”?据介绍,在国际展览局的88个成员国中,有64个国家在巴黎设有代表,而国展局的总部也在巴黎。一般来讲,各国代表在国展局的工作仅是兼职,他们或是该国驻法使馆的外交官,或是商务代表。周汉民则是中国政府派驻国展局的全职代表,专职从事上海申博事务,这也是该组织历史上第一位政府全职代表。另外,他作为申办城市推荐的代表,又在国展局中创下了第二个先例。
记者在采访前曾在一些网站查阅了他的背景资料,没想到输入“周汉民”三个字后,居然找到了上千条信息,仅头衔就有“上海外贸学院副院长”、“浦东新区副区长”、“世贸组织上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十来个。有趣的是,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WTO,还是几年前进入浦东新区,以及今年初到巴黎赴任,周汉民的工作领域一直处在“风头浪尖”处,且每次都是在手中事业如日中天时“被迫跳槽”。他的勇气来自何处?是否想到“改行”就意味着一场“赌博”?周汉民表示,“改行”的确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但如果能为国家做点贡献,这样的机会无论如何也要牢牢把握。
尊崇上海的老市长汪道涵
周汉民熟读过许多名人传记,尤其是上海市老市长汪道涵先生的传奇一生对他启迪无限。他至今仍感慨地说,无论是在青年时代投笔从戎,还是在建国之初成为首批进入经济领域的共产党员;无论是在80年代出任上海市长,还是在晚年完成“汪辜会谈”,汪先生的这些壮举都让作为后辈的我深受启发。
周汉民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早年曾到美国进修,但巴黎呈现给他的仍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众所周知,法国人不爱讲英语,语言问题便成为许多外国人到巴黎后的第一障碍。不过,这似乎并未对周汉民造成多大影响。他利用电视、因特网等一切可用的信息渠道,不仅为工作积累了大量素材,还对法国本地的重大事件给予密切关注。记者数月前曾同他谈及当时正在举行的法国立法选举,没想到他对此十分熟悉,甚至能脱口而出一些具体数据。
周汉民的办公地点设在位于乔治五世大街的中国驻法使馆大楼里。走进他的办公室,记者发现里面还有一间房子,摆着一张床和一台电视机。原来,这位申博大使把“家”也安在这里。记者半开玩笑地说,他的工作条件很好,既没有上下班的交通问题,晚上还能方便地使用办公设备。这虽是一个善意的玩笑,但也并非不实。“申博大使”可谓上海申博的一线总指挥,其工作量远远超过普通人。他除了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有别的选择。
申博就得争取“理解与同情”
谈到工作,周汉民称,他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别人的“理解与同情”,并切实履行中国代表的职责。争取别人的“理解”,就是要让国展局的众多成员国明白,在上海举办的2010年世博会将是“多赢的选择”。一方面,世博会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使许多尚未踏出国门的中国普通百姓有机会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同五洲四海的朋友交流切磋。另一方面,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为所有参展国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对于觊觎中国市场的发达国家,亮相上海无疑是其实施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已经承诺提供1亿美元的援助,让它们在上海充分展示自我。
至于“让别人同情”,周汉民表示,这就是要让世界为崛起的中国助一臂之力。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如果再成为世博会的东道主,是否有些“过于受宠”?周汉民的答复是:“中国不是样样都想出头,而是从来就没当过头。”他表示,在世博会的百年历史中,“好事成双”的国家不胜枚举,此前却无人质疑。上海之所以“招眼”,就是因为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令世人瞩目。他强调,国展局成员们在投票时,应该更多地考虑申办的严肃性、条件的可行性、民众的支持率和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度。在这些方面,“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同中国相比”!
鉴于国内媒体对他的报道已经很多,记者更希望了解一下他目前的具体工作情况。但周汉民遗憾地称,他还不能向我们“汇报”现在的工作。“申博”之战已进入冲刺阶段,保密工作尤显重要,他这番谨慎之心自然可以理解。不过他表示,自己的工作是没有“定额”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展局和各界人士的支持。除了遍访60多个国展局成员的驻法使馆外,他还数次到布鲁塞尔和伦敦为申博做宣传,每次会晤前都要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
周汉民称,虽说是去“拉票”,但技巧十分重要。“要让别人支持自己,首先就得了解别人”。为此,他必须在拜会每位国展局代表前了解该国的风土人情和重要事件,以备谈资。好在周汉民此前涉猎甚广,又是法学和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不过,他仍表示,“书到用时方恨少”。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