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被称之为中国当代革命历史形象教材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写了那么多的当代革命历史事件,却惟独没有“八一”南昌起义,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上世纪60年代初,能歌善舞的朝鲜人创作出了一部千人大歌舞。此后,中国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又创作出了革命历史歌曲大联唱。这些文化现象,引起了时任国家总理的周恩来 的注意。他认为,搞一部中国式的大型歌舞,反映当代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有必要的,也是有能力完成的。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并亲自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组织了浩大的创演队伍,于1964年8月12日开始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仅用了50来天就完成了。
可以说,国家总理周恩来是《东方红》总策划、总导演。他几乎每天在忙完了一天的国务之后,于深夜一两点钟来到《东方红》剧组,和编导们一起讨论这项文化工程。大到指导思想,小到具体词曲,他都亲自参与。
按照常识,这样的艺术史诗,必然要写到“八一”南昌起义。事实上,创编班子最初的动议,也要写“八一”南昌起义。但是,这个动议,被周恩来否定了。部队的同志坚持要在史诗中表现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并当着周恩来的面提出了他们的主张。这件事,引起了周恩来强烈不满和不安,他批评了坚持在史诗中表现“八一”南昌起义的同志。周恩来指出,这部革命史诗一定要突出表现毛泽东对当代革命的正确领导和卓越贡献。就这样,《东方红》最终没有出现“八一”南昌起义的内容。
周恩来为什么坚持不同意在《东方红》当中出现“八一”南昌起义的场面呢?其实,谁都会意识到周恩来的初衷。因为,“八一”南昌起义是周恩来亲自指挥的一次革命斗争,要写“八一”南昌起义,必然要涉及到周恩来,甚至出现周恩来的艺术形象。周恩来所以坚持不同意在《东方红》中出现“八一”南昌起义的场面,就是为了避免宣传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孙焕英 人民政协报)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