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饱”到“吃好”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史册,虽也有过骄人的繁华和盛世,但饥饿、灾荒几乎在每一页都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让老百姓能吃饱饭,是困扰中国政治家们几千年的一个难题。西方 一些学者也曾多次断言:中国遇到的一个长期的问题,就是养活不了占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由于连年战乱和外强入侵,近代中国人更是陷入了“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个叫艾奇逊的美国人说,在中国,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以每年800多万吨的产量递增,由1949年的1亿多吨增加到1998年的4.9亿吨以上。从1978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连跨3亿吨、4亿吨、5亿吨三个台阶,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说,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家,却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农业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87年3月起,农牧渔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和组织实施了“丰收计划”,迄今累计增产粮食300亿公斤,皮棉8亿公斤,油料37亿公斤,肉蛋及水产品14.6亿公斤,新增产值400亿元。“丰收计划”为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告别了短缺经济的中国老百姓正由“吃饱”向“吃好”过渡。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如今,在冬天,新鲜的黄瓜、西红柿照样上桌,“围着火炉吃西瓜”司空见惯,北方储存大白菜的地窖已经成为历史文物。
粮食供应从单一到多样化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00公斤左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粮食供应出现多样化的趋势,长期紧缺的小麦与玉米,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一些颇受人们欢迎的北方优质粳米、优质精细面粉等优质粮逐步取代了供应多年的南方早籼米、北方标准面粉、玉米面等,成为粮食市场的主供品种,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专用加工小麦、特色稻米、玉米等优质粮食品种的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专门用于面包、饼干的小麦品种现在已发展到80多个,播种面积在3000万亩左右,占全国小麦面积的7%。粮食供给开始走出片面追求产量、忽视品种多样化的阶段。
随着粮食产量及商品率的提高,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日趋丰富,居民口粮消费量逐年减少,人们对粮食的品种、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适销对路的专用加工小麦、优质稻供不应求,南方早籼稻、东北春小麦积压严重,粮食生产由单纯追求产量的增加转向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
优化粮食结构,提高粮食质量
专家认为,我国粮食作物布局经过多年调整,现已基本形成生产优势带,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粮食特别是商品粮的品质、增加专用粮食生产上。其中包括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奶业产业带,环渤海湾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中南、西南地区柑橘产业带,沿海及重点江河湖泊流域优质水产品产业带,茶叶主产区优质茶叶产业带。
稻谷的积压主要是早籼稻,解决早籼稻的出路关键在于优质化,专用化。通过几年调整,使全国优质早稻面积达到7000万亩左右,全面解决早稻品质差、用途单一的问题。
我国小麦长期供应不足,特别是专用小麦不足,需大量进口。开发和提高黄淮海地区优质冬小麦东北优质春小麦品质,减少小麦进口,缓解供需矛盾。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小麦主产区,面积、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68%和76%,黄淮海的中北部地区可以生产用于制作面包的硬质冬小麦,其南部可以生产饼干、蛋糕用的软质小麦,目前黄淮海优质小麦面积有2000多万亩。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春小麦产区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到全国春小麦的一半以上,生长条件与美国和加拿大相当,适宜生产硬质春小麦,目前已通过质量鉴定的优质春小麦品种推广面积已达到500万亩以上,通过采取加快品种(资源)引进、筛选、鉴定和扩繁,修改完善小麦品种品质和小麦产品收购质量标准,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购政策等具体措施,使全国优质小麦面积达到1亿亩左右,优质小麦产量达到3000万吨。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玉米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用于饲料的玉米已占玉米总产的62%。但现有玉米品种赖氨酸含量偏低,国内生产不足,要依靠国外进口。优质蛋白玉米赖氨酸含量较高,用其作配混饲料,报酬率提高7—8%,可以节省玉米用量。因此,开发优质蛋白(高赖氨酸、色氨酸)、高淀粉、高油、高糖等专用型玉米生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1年,尽管遭受了严重干旱等灾害,但农业持续平稳发展。去年我国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已经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3,基本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格局。本报记者 邵文杰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