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戒毒所,一名戒毒者直言:1000名瘾君子里999名都可能复吸
文/本报记者梁克毅图/本报记者叶健强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戒毒难不难?到底有多难?
“国际禁毒日”前夕,本报记者兵分两路,深入东莞市公安局戒毒所和广东省一七七医院自愿戒毒中心,与数十名强
制戒毒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
“复吸只需要一分钟,而戒毒却是一辈子的事”,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第一次戒毒,多数则是几次来戒毒。有一位为
戒毒而数次斩断自己手指的吸毒者喃喃告诉记者:“要戒掉太难太难了!我这是第29次进行戒毒,身后的路仍是一片黑暗。
”
毒品是恶魔,让社会共同警醒……
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单靠戒毒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刚到东莞戒毒所的时候,看着沉重的大铁门,不少戒毒人员头一次感到了恐惧,但当发现这里的环境像一个学校般幽
雅,管教干警和蔼可亲,特别是还有一支“学员文艺队”、经常可以看表演时,又觉得这里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可怕”。
问题1:一出戒毒大门,难管!
文艺队的队长是个毕业于南京某大学财会专业的女孩,叫王琳,来东莞之前已经开始吸食海洛因了。她说:“想不到
那么多‘吸毒’的人,竟然可以为了文艺队这份‘工作’如此执着、如此投入。”
东莞戒毒所蒋海清副所长认为,不光是文艺队的表演、管教干警的言传身教,在戒毒所,还有诸如体育训练、内务管
理、劳动生产等等形式对青少年吸毒者进行社会生存能力的基本训练,但是大多数的吸毒青少年都是来自“问题家庭”。这些
青少年在戒毒所里还很积极,一旦走出大门就很难说了。
问题2:回到原来圈子,复吸!
大多数吸毒者在走出戒毒所之后很容易回到原来的生活圈子,所以复吸率仍然很高。东莞戒毒所花了不少心思,比如
联系了一家工厂,让戒毒期满人员到该厂上班,使他们远离原来的生活环境。但这些人在经历了半年的限制自由的生活后很难
安定下来。
东莞戒毒所还尝试过与街道居委会、吸毒人员家庭联合进行跟踪帮教,试图建立一种戒毒工作的长效机制,也有过成
功的例子,但实在是凤毛麟角。蒋海清副所长认为,社会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这样才不至于使公安机关禁毒、戒毒的工作成
果湮没在偏见与不宽容之中。
蒋海清副所长表示,毒瘾分为生理毒瘾和心理毒瘾,前者只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不接触毒品就能戒除,而后者,目前国
际普遍认同的说法是3到5年内难以戒除。所以戒毒所的工作只能是对吸毒人员进行管制的半年内使其解除生理毒瘾,而更为
重要的工作必须在其出所之后继续进行。
少年吸毒:14岁少年,吸得像名黑老头
在东莞戒毒所,戒毒者低下后悔的头黄伟,个子很矮,皮肤黄里透着一股病态的黑色。在东莞戒毒所里,他看起来像
个小老头,可实际年龄把记者吓了一跳:1988年出生,只有14岁!黄伟5岁时,母亲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小学没毕业
就辍学了。
去年7月14日,他的朋友“阿军”过生日,他应邀前去庆贺,饭后“阿军”说有“好东西”让他和另外七八个年纪
差不多的男孩“见识”,黄伟在锡纸下点着打火机,第一次品尝了海洛因。
为了解决吸毒的支出,他开始骗朋友的钱,并且是“到处去骗”,有时还“偷一点”。因为他吸毒,父亲无奈地放弃
了黄伟,离开了四川来到东莞。今年3月,混不下去的黄伟到东莞来找父亲,人没找到,毒瘾开始发作,“全身上下每一个关
节都像有蚂蚁在爬”,极端难受之下,任何其他毒品“摇头丸”、“安定”等等都不管用,除了海洛因……
诉说这一切的时候,黄伟没有任何表情。对于戒毒,他似乎并不当回事,“试过自戒,但一发作就受不了”,14岁
的生命尚未展开,就已经出格了……
老乡诱毒:没了男友,老乡安慰用白粉
26岁的季红是1995年跟男友一起从上海到东莞来的。她的男友吸毒,她不止一次见到男友“上瘾”时的可怕模
样,但当时她认为“喜欢便可以包容一切”。1996年,她和男友分手了,她为了“发泄情绪”在老乡家里抽了第一口海洛
因。1997年,她第一次进戒毒所强制戒毒,可是一回到旧环境里,“身边的老乡里,10个至少有8个在吸毒,现在连‘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句话都有了新意思,指的是毒瘾发作时打哈欠流眼泪……”
东莞外来人口聚集,受“老乡”影响而吸毒者成为主流。在东莞市戒毒所,本地人已经由2个中队缩小到1个中队,
不到100人;取而代之的是近千名外地人,整整3个中队。
屡次吸毒:交友不慎,一支毒烟上了瘾
“如果1000名吸毒者里有1名不复吸,就是天大的功劳了”,29岁的吴辉说,“无法再次融入社会使我们重蹈
覆辙。”
吴辉毕业于昆明某学院,1994年到东莞当汽车销售业务员。1996年,他买了房子,准备和热恋中的女朋友结
婚,但1997年8月的一单业务,颠覆了他的生命。
那是3名海南客户。一天深夜,对方给他一种很长的香烟“解乏”,吴辉抽完后觉得轻松许多,但口味很苦,对方说
烟里有“中草药”,没事的。他回宿舍之后就开始呕吐。半个多月里,几名海南人陆续给他抽这种烟,吴辉开始莫名其妙打哈
欠、流眼泪,大热天打冷战。最后他们才告诉吴辉,这是海洛因!
吴辉染上了毒瘾,他十分明白继续下去的结果只能是毁灭。为了不让同事和女朋友发觉,他开始按照海南人留给他的
联络方式买毒品。第一次交易,吴辉带了2.8万元,张口就要50克,他不想与这些人继续打交道,想一次多买些回家“慢
慢用”。
1999年,吴辉第一次强制戒毒。当他半年后走出戒毒所时,发现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公司上班,只能回家呆着,他
必须面对“社会的眼光和无所事事”的双重压力,不少人甚至怀疑他的女朋友也是瘾君子,他的心情像“一杯没有煮透的咖啡
,满口苦涩”。在这样的眼光下,他不愿意和正常人交往,原因很简单——“人家怕你”,他只好重投白色烟雾的怀抱。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