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这一组组数字却是生机勃勃、令人兴奋的———
一个时代宣告结束通电率达到98%
曾经,电力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曾经,城里人为“拉闸限电”叫苦;边远农村因为电价太贵重新燃起了煤油灯。
而今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到2001年底,全国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小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农户通电率已经达到98%以上!神州大地到处都呈现着电力带来的现代化气息,昔日的穷乡僻壤也因电力更多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21世纪第一个春天,在甘肃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对普通农民的婚礼成为当地人传扬的头号新闻———泾川县玉都镇郭家嘴村枣卜湾的“光棍大哥”刘喜生,把一位城里的丫头娶进了门。说来让人感到新奇,促成这桩姻缘的不是能说会道的媒婆,而是能带来光明的灯泡。电灯亮了,婚事成了。在枣卜湾村民喜气洋洋地吃酒席的同时,静宁县南部山区一个叫狼坡的小村里正放着电影。这是甘肃静宁县最后一个无电村实现通电的日子,随着电影故事的跌宕起伏,一个时代宣告过去……2001年12月1日,甘肃电力宣布实现乡乡通电。
家家都有电早已经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新闻,但如果与目前世界用电情况相比,也许人们会对这样的成绩感到无比激动。
今年初,国际能源机构公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全球大约16亿人仍然用不上电。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评论认为,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还用不上电,而中国却在20年的时间里,普及了用电,连农户的通电率都达到98%!在普及用电方面,中国给全球作出榜样!
特别是1998年以来,中国在三年的时间里投巨资用于大的电力能源基础建设,如普及农村用电和修建公路,进行农业电网新建和城市电网改造。大大改变了电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
快速发展的不仅是电力工业,五年来,我国的整个能源工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
农民兄弟负担减轻少交300多亿人民币
一个个无电乡、无电村宣布通电,而对于原来早已通电却因电价过高、用不起电的农村群众来说,规模空前的农电网改造工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电”。电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农田灌溉、农民饮水,基本上靠“电”吃饭。而农村电价过高,许多农民交不起电费,电灯、电视大多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洗衣机之类的家电,也多用来盛土豆、放玉米。在四五年前,这样的笑料在我国边远农村屡见不鲜。
1998年开始实施的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程最终使得这些笑料成为过去。今年3月1日起,天津市在全国率先执行城乡分类用电同价,其中居民生活电价调整至0.41元/千瓦时。仅此一项每年就减轻农民负担2亿元左右。为了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农村高出城市的部分,在一省范围内平摊,实现城乡统一价。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可以减轻农民负担300多亿元。保证了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被广大农民誉为“民心工程”。
从前经常拉闸限电如今政府鼓励用电
当最边远的农牧区的油灯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的同时,“拉闸限电”也在逐渐成为城里人的记忆。家住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几年前,每到夏天的用电高峰期,一天晚上电闸掉个四到五回是常有的事儿,那时候,一家人常常是在一片漆黑的屋子里满头大汗地等着修理工,好不容易来电了,电视剧的片尾曲也响起来了。和孙女士一样,许多的城里人都品尝过在闷热的夜晚坐在漆黑的房间里忍受限电煎熬的滋味,如今,情况已经彻底改变。
尽管据资料显示,2002年的盛夏是全球近140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持续闷热高温,导致全社会用电猛增,负荷急剧攀升;尽管随着这几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用电器的增加,北京的用电量一直在增加,今年就连着刷新了5次历史最高纪录;尽管用电量增加的同时,北京的发电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北京第一热电厂的一台20万千瓦机组2001年拆了。今后,随着北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旧发电机组要拆除。然而,没有跳闸!没有限电!整个高峰期全市供电正常。今年世界杯时北京人度过了光明清凉的一夏。今天,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让政府自信地开始鼓励居民用电,据悉,在北京市崇文区居民平房住宅区和东四居民平房住宅区进行的电采暖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后,北京市将在住宅区逐步推广电采暖技术,到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将达到80%,市区居民生活将全部用上清洁能源,北京居民电力消费比例将由现在的l3%提高到25%。
“西电东送”工程开通廉价电力源源而来
掰着手指细算,目前整个北京城的发电能力仅能保证300多万千瓦的用电需要。而一年北京却需要约800多万千瓦的用电量,缺口达500多万千瓦。供电部门是用什么办法来弥补缺口,保证北京用电需要的?答案是西电东送工程。北京有三条电力“高速公路”,接受内蒙古、山西等电力资源丰富地区的电力,联网给北京居民带来的好处已经开始彰显。
享受到联网好处的岂止是北京的百姓,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西电东送”工程将通过建设大容量、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将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华东和京津唐地区。另外,明年三峡最先投产发出的55亿度电将有28.8亿度送往华中地区,26.2亿度送往华东地区。充足的电源让人们看到,电价的走向只有一种可能———降!经权威专家综合测算,为保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的增速,电力增长需保持在6%左右,中国五年内将投资9000亿元用于电力建设。目前,我国的电价基本上是从西部到东部依次递增,正在进行的“西电东送”不但带来更多的电源,还将有效平抑全国电价,有关资料显示,自参与西电东送以来,广东是参与投资最多、接收西电最多的省份,作为“西电东送”工程开工部分的龙滩水电站投产后,上网电价为每度0.229元,与接受地广东每度0.4元的平均水平相比竞价优势非常明显。如果类似的廉价电力源源而来,接受地的电价只有一种可能———降!
从“电老虎”到“电老牛”中国电力行业大变革
今年6月7日,继华北、东北、华东、西北电业管理局撤消之后,华中电业管理局作为我国最后一个跨省电业管理局被撤消,这标志着在我国承担电力行政管理职能50多年的五大电业管理局,实现政企分开,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大电网将打破目前各省域的界限形成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改革最终目的是通过“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引入竞争机制,达到降低区域性电价差异的结果。实施“竞价上网”就是看哪个电厂的电价低就优先上网销售,哪个电厂的电价太高就不许上网。让电厂在竞争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电价。在这一点上“西电东送”工程与产业改革的初衷具有一致性。
充足的电源、低廉的价格还不能囊括电力发展给百姓带来的全部好处,打破垄断,引进竞争,使得看不见、摸不得的电,如今也像商店里的针头线脑儿一样,要使劲“吆喝”销路才好。昔日掌管电力分配大权的电力部门,如今变得更像卖电的商家。角色的调整使得电力公司在赢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百姓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服务。一份来自上海的针对1108家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进行的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显示:电力部门在改革后办事效率有明显提高,电力形象已从谁都不敢碰、不敢惹的“电老虎”转为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电老牛”。本报记者 张卉
刘平
资料提供并鸣谢:
国家统计局权威数字
甘肃日报相关资料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