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5日电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用于海底光缆埋设的自走式水下机器人“海星号”,目前研制工
作已经完成。这又是沈阳孕育出的中国第一“人”。
据沈阳日报报道,提起中国机器人,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沈阳,想到位于南塔地区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此刻
,记者来到这里,突然感到它像一个摇篮———中国机器人的摇篮。
10多年来,600个机器人在这里孕育、长大。如今,它们已遍布祖国四面八方,在汽车、工程机械、飞机、电子
等行业里勇挑重担,干人不愿干或难以干的重活儿、脏活儿和危险活儿。沈阳自动化所王天然所长风趣地评价他们的“孩子”
:“我们培养的‘人’,个个都是吃苦在前,不讲享受,而且工作效率极高。”
的确,现代大工业,例如汽车,必备的条件是大规模、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线,人适应不了这样大的劳动强度。还在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将研制机器人科技攻关任务交给沈阳自动化所,并在南塔地区建立了当时沈阳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机器人研制中心。20多年来,该所科研人员完成了200多项国家高技术跟踪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取得了
一大批重要成果和几十项专利,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和发明奖140余项。
在自动化所的机器人中,工业机器人是个大家族,有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切割、检测、物流和上下料等
机器人,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记者曾目睹为长春“一汽”生产线制造的上下料机器人,
高约四米,两臂又粗又长,它将数吨重的钢板轻轻抬起,稳稳转身走动,准确地放下,不费吹灰之力。
水下机器人是个光荣之家,这里有个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大英雄—“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
人。由于有了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产品的国家,联合国为此还在太平洋底为我国划出一块采矿勘察区域。目
前,“CR-01”已多次成功地完成了太平洋水域深海资源的调查,难得一见的海底被它看得一清二楚,还带回不少矿产样
品。1998年,“CR-01”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外还有排险机器人,它们可以称之为“敢死队勇士”。核工业、军事、化工、铁路、公安等部门的危险、恶劣、有
害环境是它们的用武之地。危急关头,它们就代替人去冒险。虽然是机器人,但记者看到它们还是要肃然起敬,甘为人类幸福
献身,永远是令人感动的。
然而,更可敬的还是机器人的研究、制造者和支持者。1997年,沈阳自动化的机器人产业在沈阳这片沃土上踏上
一个新平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并在浑南新区的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园里修建大规模产业化基地。
机器人的摇篮越摇越大,“孩子”们越来越多,也更加精明能干。上海奇瑞汽车制造公司技术人员惊奇地发现,由新松公司八
台机器人焊接的产品,竟使奇瑞轿车噪声减少了四个分贝,该公司当即决定今年再要19台。
水下机器人也传喜讯,又一个“胖娃娃”出生———用于海底光缆埋设的自走式水下机器人“海星号”,目前研制工
作已经完成。这又是沈阳造的中国第一“人”。(任洪伟)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