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蕾王刚首席记者关切
几天前,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营城子村在疏通双洞桥河道时,意外发现了多处西汉墓,并在由牡蛎、文蛤、鲍鱼
壳夯实而成的贝壳墓中发掘出数十件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晚期各类珍贵的陶器、青铜物件及南北朝向合葬的较为完整的夫
妻骨骼。由于大连地区很少有古墓发现,此事引起人们很大关注。据大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从发现营城 子汉墓
壁画到今天发现的大面积西汉墓群,可以说明汉代的营城子地区比较繁华。
值得一提的是,汉墓为营城子留下一个谜:这里为什么没有其他朝代的墓?为什么只有墓而没有城的遗址?
疏通河道惊现汉墓
10月16日,甘井子区营城子镇营城子村在疏通双洞桥河道时,工人们意外发现了多处西汉墓并报告当地文物部门
。考古工作人员随后赶到现场,展开挖掘与整理工作。考虑到可能是重大发现,与以往此处由非考古专业人员发现文物后送往
文物单位鉴定不同,营城子汉墓文物挖掘工作完全是由大连市专业考古工作者实施的比较正规的考古挖掘,因而无形中给这次
汉墓挖掘增加了浓厚的科学价值。
据目击者介绍,当天上午8时,对6号墓的挖掘工作正式开始;9时,从该汉墓中抠出第一个用陶制作的节颈壶;10
时,从墓穴中挖掘出第二个节颈壶……直到下午4时,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从4米见方的墓穴中最终确定了一堆有
价值的器物的轮廓。经考古工作者一件件甄别,这些出土器物包括数个完整的节颈壶、白陶瓮、陶质相当不错的陶盆,以及漆
器的附件铜熊足、朱雀和柿蒂形盖子等青铜物件,内中还有一些鱼骨。据考古人员介绍,从这些出土文物的情况可推断这对夫
妻生前家境属中等。
大批随之出土的是牡蛎、文蛤、鲍鱼的贝壳,这些贝壳的纹路几乎清晰可见。考古人员介绍说,根据这些贝壳和墓葬
的结构判断,这些墓穴属西汉墓,因为西汉墓就是将贝壳填入椁板内夯实,构成贝壳墓的框架,椁板多年后烂掉了,贝壳就散
落下来。
当日下午5时,现场考古人员共挖掘出数十件2000多年前的各类陶器、贝壳,还首次发现了一对南北朝向合葬的
较为完整的夫妻遗骨。在现场指挥的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刘俊勇研究员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的挖掘工作对复原(大连
)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形态是极为重要的。”
由于此次西汉墓的发现是大连市今年以来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大连市有关部门领导也亲临西汉墓挖掘现场视察。
为何会有夫妻合葬墓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考古人员又对8号墓进行了全面发掘。大连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苏盛清介绍,寒冷有风的天气
给考古发掘带来一些困难。有近20件陶器和一对夫妻的骸骨出土。8号墓和6号墓有所不同,属砖木合筑墓,在砖木间填了
层贝壳。墓葬外况呈长方形,东西长3.6米,南北长3.2米,墓门朝南。
大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翠敏和营城子民俗博物馆馆长赵贤立等专家们开始了艰苦细致的发掘工作。陪葬的陶器开始
一件件出土。在墓葬西侧,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对夫妻的合葬骸骨,头骨、牙齿和腿骨还清晰可见。据介绍,汉代时夫妻一方
死后先下葬墓中,配偶死后打开活的墓门进行合葬,由此形成发掘中屡屡看到的夫妻合葬墓。
考古所专家刘俊勇、张翠敏告诉记者,这座砖木合筑的砖墓墓门朝南,原来四角的木柱已经朽烂消失,墓中所有的棺
椁木板也都朽成灰。这种砖墓顶上有木板衬以一层贝壳防潮,墓底也铺有贝壳,在墓壁与砖的夹层中也衬了贝壳,考古人员根
据墓葬结构和出土文物断定,这座汉墓可能是西汉末期到东汉早期的,墓葬主人还有一定身份。
下午2时开始,编号为1号的小陶鼎在各家媒体相机的闪光中“隆重”出土,随后在墓坑两角分别出土了横耳鼎、陶
灶、博山炉,有兽形足的陶尊、白陶瓮、陶仓等。陶鼎、陶尊、陶仓等为几天考古发掘中首次出土的陶器。可惜的是这些陶器
大多有损坏,需要专家进行修补。
从汉墓出土的陶器和青砖看,营城子地区西汉时期制陶、制砖业都很发达,但考古却从未发现汉代窑址。营城子地区
直到今天也是砖厂的密集区之一,主要原因是土质优良适宜烧制。
汉墓的发掘工作引起很多人关注,大连市甘井子区有关单位领导、旅顺博物馆有关人员赶到现场了解考古进展,一些
考古专家、历史爱好者及附近村民也赶到现场,连一些倒弄古玩的小商贩也想到现场捞一把。
由于部分陶器破碎严重,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挖出碎片后,全部进行编号,待日后进行恢复、粘对,完整地展示在市
民面前。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刘俊勇研究员告诉记者:“挖掘工作对复原(大连)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形态是极为重要的。
”
汉墓留下待解谜团
由于营城子镇目前正打算开发此地作为工业园区用地,文物部门已考虑把整个8号墓葬的青砖壁暂时整体迁移到营城
子民俗博物馆,8号墓葬全部迁走后将异地复原保存。随着7号墓的发掘和8号墓的清理完毕,营城子汉墓群的发掘工作已经
告一段落。
昨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他们说,此次汉墓群的发掘在大连市考古工作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营城子仍存在
不少未解之谜。
参与现场发掘工作的张翠敏告诉记者,汉墓群的发现丰富了大连的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
值。著名作家素素看过关于西汉墓发掘的消息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汉墓的再度发现至少验证了两个历史事实:大连市的历史
其实是相当久远的,与中原历史和文化一直是并行的,只不过由于地理偏远,战争频繁导致人口稀少,才使近年来个别人有“
大连没有历史和文化”的误解;其次,通过西汉墓出土的一些古物可分析出,大连市在西汉时期人口已经相当密集,商业高度
发达,已经不乏巨商大贾。
汉墓为营城子留下一个谜,这里为什么没有其他朝代的墓?为什么只有墓而没有城的遗址?辛寨子有“寨”,牧城驿
不仅有“城”还有“驿站”,不少专家坚信营城子也有“城”存在。据专家推测,大连地区在汉代属于辽东郡沓氏县和汶县管
辖,大量汉墓的发现,说明汉代时这里人口已经比较稠密,经济也很繁荣了。为了营城子之“城”,不少专家走遍了附近村落
,但城市遗址之谜仍未揭开。
相关链接
营城子汉墓坐落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幕城驿与沙岗子村之间。这里背靠群山,前迎渤海,山地丰腴,山清水秀
。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营城子汉代壁画墓,是辽南已发现的惟一砖砌壁画墓,也是全世界所罕见的。
汉墓为砖砌结构,看似“山”字形,建有主室、套室、前室和侧室,中间高,侧室低,错落有致,墓室全部由青砖砌
筑。砖的一端均饰有环状纹、羽纹、方格纹等图案。有的砖饰还涂有红色、黄色或白色色彩,使墓室内富丽堂皇、绚丽多彩。
墓室穹顶采取青砖向上内收,交错叠压式砌筑工艺,线条柔和,结构科学,坚固耐久至今约两千年。汉墓内还遗留一些随葬的
陶案、陶房、陶灶、陶猪、陶灯等器皿。汉墓为研究汉代社会构成提供了实物资料。门上部绘有一个可能意在驱鬼的方相氏,
其两臂左右平伸作抓拿状,有毛有爪,面目狰狞。墓门左右各画一个武士身份的人物,居右侧者双手执刀握旗,居左侧者拱立
执旗,是后来墓室壁画常见的门神的雏型。墓室中重要的一幅作品位于北壁,从左上方开始,云气、羽人和朱雀成为一组曲线
缭绕、气氛呈祥的景象,紧接着是一位头戴方巾、手持羽扇、身份可能是方士的人物,他所顾盼的身后有一位高冠长袍、佩带
长剑、半侧身前行的男性,可能就是墓主,再后是一位捧物的侍者。
这幅作品的主题是方士导引墓主人升仙。同壁下方绘祭奠场面,在一个供奉有耳杯等物品的案前,从左到右有3人分
别呈伏地叩首、跪膝挺身、肃然直立之状。上下两部分一迎一送,有机合为一个完整画面。这种现实的祭奠与想像中的导引相
融的表现方式,继承了西汉帛画、壁画的某些特征,但为他处罕见。壁画以线画成,仅极少部分略着色。人物造型动态较多样
,并以形体大小区别身份等级。
每月5元享用15M收费邮箱 网上购买3分钟开通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