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正处于13年以来最好的时候
本刊记者胡奎
“2002年是中国外交空前活跃和丰收的一年。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及欧盟的关系处在二三年来最好的时候,中国与周边、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关系,也在这一年 得到了加强,中国的多边外交在这一年更显成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郭震远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郭震远认为,中国外交正处于1989年6月以来最好的时候。
“秋季外交”:步伐从容
进入9月,中国最热的名词莫过于“十六大”了,而在此之前,国际社会有关中国的新闻大多与主要领导人的出访有关。
9月9日至22日,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热烈的气氛中访问了泰国、菲律宾、印尼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四国;总理朱镕基在9月初赴南非出席完联合国“地球峰会”后不久,又于19日启程前往欧洲参加亚欧领导人会议和中欧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他并应邀对奥地利、丹麦、法国等欧洲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10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得州农场的历史性访问,更是受到世界的瞩目。
在领导人频繁走出国门的同时,中国还迎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等许多外国政要的来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踏足中国,接受了浙江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已确定将在12月踏上北京的红地毯。
一春一秋,形成鲜明对应。今年春天,也曾是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的季节。4月2日,李鹏开始了他的日本之行。4月8日至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了德国、利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伊朗等欧、非和亚洲国家。他的访问国中有2个曾被布什列入“邪恶轴心”名单。朱镕基在4月15日至26日访问了土耳其、埃及和肯尼亚。胡锦涛在4月23日至5月3日期间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
“中国外交在走向成熟。”中国外交学院的宫少朋教授说。他认为,在美国推出《核态势评估》报告、大搞美台军事高峰会议的情况下,中国的“春季外交“显得有些被动出击,并有应对美国的反恐围堵的意味。相对而言,秋季则显得更主动、更从容。
“中国的外交是与内政协调发展的,如果没有稳定的国内政局,很难想像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脚步会显得如此从容不迫。”北京广播学院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洪潮教授如是说。
2002年的中国外交履历,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一年,中国与美国的高层互访与接触异常频繁和活跃。美国总统布什再次访问中国。
中国与日本隆重地迎来建交30周年的纪念。今年也是中国与澳大利亚建交30周年。中国与韩国也在9月份迎来了建交10周年大庆,中韩建交10年取得的成就为外交史所罕见。
郭震远形容说,这一年的中国外交像“过大年”。
多边外交日益成熟
“中国过去不太擅长和熟悉多边外交。但近几年来,中国在多边场合开始更多地展示自己的风采。2002年表现最为明显。”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9月下旬举行的亚欧合作论坛上,中国总理朱镕基成功地当了回主持人。欧盟舆论说,中国是带动亚洲国家与欧盟开展对话的重要组织者。
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仪式。这个由中国在6年前发起的组织,据悉将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
今年4月份成功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则是中国主动参与多边外交并发挥组织作用的又一杰作。
在东盟地区论坛、联合国“地球峰会”和联大会议上,中国领导人都扮演了一个积极而重要的角色。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在这一年得到加强。
中国外长与加勒比海8国外长在联大会议期间成功地达成《联合宣言》,这标志着中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的巩固和增强。
今年,中国积极参与了中美日和中印俄等的安全对话。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的多边机制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推动半岛南北对话与和解的进程中,中国一向积极作为。
1997年,中国就曾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欲望和能力近年来不断增加。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参与了绝大多数国际双边与多边、官方或民间的组织,并在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韬光养晦”任重道远
“今天中国的外交成就,是在十几年来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取得的。90年代初,中国成功地冲破了西方的制裁,并顶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强大压力,在外交上奋起作为,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宝贵的有利环境。”郭震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国家实力的增强,近年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在外交上“放弃韬光养晦,奋起大有作为”。郭震远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论调。他说,“韬光养晦的基本方针不能变”。
外交部长出身的中国副总理钱其琛,在中国外交学院今年秋季的开学典礼上,意味深长地引用了一段苏轼名篇《留侯论》的话:“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在外交舞台上,尤其是处理对美关系时,中国一直在追求成为一个真正的勇者,要立眼长远和大局,不为一时一事的突发情况而感情冲动。”中国外交学院周尊南教授说。中国在对待中美关系上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冷静克制的态度。
今年以来,中国积极但有原则地支持配合国际反恐斗争。由此,中国加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积极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中国还将首次向中东派出自已的特使。在美国加紧攻打伊拉克的准备时,中国与韩日和东盟开展了石油储备合作。在公布加强导弹技术出口管制后,中国取得美国支持将“东突”势力列为恐怖组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克服困难,力保人民币不贬值,主动向泰国、印尼等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周边国家度过危机,此举为中国赢得声誉。近年来,东盟国家关于中国威胁论的提法式微,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将中国视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因素。在维护和促进朝鲜半岛稳定方面,中国扮演了“不自私”角色。在南亚,中印高层接触在这一年里得以延续,中国在印巴冲突中保持了“正确的分寸”。
北京广播学院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刘洪潮教授说:“外交一定要以国家的实力作后盾,中国现在人均收入只有850美元,是美国人和日本人的零头,这样的实力决定了中国的外交仍将任重道远”。
声明:本稿件为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