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31日电(记者郭嘉轩王宏)“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是中国首个引入环境监理制度的重点国债
项目。从2001年至今,来自中国水利部的50多位环境监理工程师在长江千里大堤上日夜奔忙,确保了这一工程成为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是指长江一、二级堤防和重点堤防中的穿堤建筑物、基础加固和防渗处理、抛石固基等施
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工程总投资近64亿元人民币 。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动工之初,国家环保
部门就在强化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对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随后尝试引入了国际通行的环境监理制
度。
2001年,受长江建管局的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监理中心,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联合组建了“长江重要堤防隐
蔽工程环境监理站”,50余名专职监理工程师从此活跃在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1000多公里长的干堤
上,承担了20个在建工程项目74个标段施工期保护现场全程监理工作。
这些监理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颁布和批准的环境保护法规、环保设计文件的要求,监督工程及工程影响地
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并行使水质保护、环境空气污染防治、噪声控制、血吸虫病防治、弃土处理、珍稀水生动物保护、施工迹
地恢复、人群健康等监理权利。总监理工程师在授权范围内发布有关指令,对工程项目的款项有签字权和否决权,这在以往工
程中是前所未有的。
日前,“环境监理站”对整个工程中的16个主要项目的水质和4个地区的噪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长江堤防
隐蔽工程”的施工对长江水质及取水口水源地水质未产生明显影响,被测施工段场界噪声值完全符合标准。
中国环保专家、国际水资源协会会员方子云这样告诉记者:“环境监理的引进,不仅对施工区的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
起到保护作用,更能促进工程建设整体监理水平。造福人类的工程更要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