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珠三角启示录·访谈篇之四·
本报记者刘勇:我们目前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粤港一体化,请问梁院长怎么看待广东和香港的关系?
梁桂全(广东省社科院院长):广东的发展现在确实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口,这时也需要 有更大的市场开放、更大的价
值理念来引导。你提到的粤港经济关系问题,我觉得现在不管是广东还是中央,都要提到战略决策的日程上来考虑。
粤港建自由贸易区是第三次大开放
我本人是极力主张粤港两地在华南地区搞自由贸易区的,若能如此,绝对是华南地区的第三次开放,而且气魄更大。
同时,这个自由贸易区还会为我们国家目前积极倡导的“东盟十加一”的自由贸易区做个先行试验,就像当年做特区试验一样
。不过这里可能会涉及到中央的整个地缘政策考虑,决策能否实行,肯定还要取决于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究竟应该走多快,与
长三角的关系应该怎么定位。因此现在关键是中央怎么决策。总之,我们谈珠三角的问题,一定要把珠三角的定位放在粤港一
体化的格局中来考量。
香港经济发展面临困难
目前,香港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困难,而且这种困难将是长期性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香港通过加工业起
步,利用在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特殊地位,逐步建立起以商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随着生产成本的迅速提高,香港制造业逐
渐转向衰落,到了八九十年代已不再增长了。这时刚好赶上内地改革开放,粤港之间就形成了“前店后厂式”的经济关系,香
港借此全面转向了服务业。现在广东的制造业也成长了起来,也在朝服务业方向转化,原来那种前店后厂的模式发生变化了。
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粤港由原来的互补关系转为现在的同步竞争关系,这对香港的服务业不利。因此香港近几年似乎失去了
服务对象,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此外,中国现在是全线开放,香港虽仍保持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中心地位,但却不是唯一的了。还有,香港现正
变成信息港,但仍未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香港开发高新技术、生产技术,不应自己孤立地进行,而应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即应把生产基地放在内地。如此来看,香港目前所扮演的角色就错了,定位错了。所以我认为,香港现在处于前无出路后无
退路的困境,卡在那里了。
海关后撤促粤港融合
当然这并不是说香港就没救了。要救活香港,就一定要增强它的辐射力,把辐射圈扩展到长江以南地区,那就等于为
香港的服务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要按这个思路来解决问题,在华南就一定要提粤港地区这个概念。我主张至少粤港要搞一个自由贸易区,把海关适当
往后撤。这样就使得香港与广东的经济在更高的程度上融合起来,不仅香港可以在区域分工的调整上打开新格局,而且粤港两
地都不至于被绑住。
此外,我相信海关的适当后撤,必然会拉动周边的广西、湖南、江西等地区的发展。因为在两个经济区域交接的地方
,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流通服务业的枢纽,从而带动周边的发展。至于海关后撤的技术性问题,我认为是不存在的,因为陆路
的海关更易把守。
编后:本报关于“新珠三角启示录”的访谈到今日告一段落。明日起,将推出由本报记者谢翔撰写的述评———《新
时代启示录》,敬请留意。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