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年近八旬的退休教师老钱,因“冠心病、双束支传导阻滞”被送入市二院救治,医生反复斟酌决定为他安装起搏器。术前,老人及其儿子应邀参加了医师们召开的手术方案论证会。医师专门讲解了疾病的发病机理、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以及手术过程等问题。经过几轮医患问答,患者打消了疑惑,郑重地在手术议定书上签名。过去医生简单交待几句、患者家属就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如今不多见了。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范实施,一种被称为“有事共商量”的新型医患关系正在形成。
而今,医生们越来越注重术前的医患交流环节。“患者知道得越多,就越能配合手术,越利于临床治疗的开展。因此只要符合医学和治疗上的需要,患者提出的要求我们尽量满足”这一观念在医生中已形成共识,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外科更是如此。市二院心胸外科薛永生副主任医师有一盘特殊的VCD光盘,那是一盘“人体解剖图谱”,专门用于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和演示手术过程的。今年30岁的王先生患室上性心动过速已十多年,这次因病情突变被收住二院心内科。根据病症,医师们为其制订了一套介入治疗方案,但家属仍顾虑重重,惶惶不安。举棋不定的患者家属应邀参加了术前讨论会,医生们一番详细的解释,一部同类手术的录像放映,一次介入手术的现场观摩,使家属彻底放下了心理包袱,欣然签字同意接受手术。心脏介入手术获得成功,王先生终于摆脱了病痛的折磨。
不少患者感慨地表示:“这么做使自己对手术有了安全感,对医生有了信任感。我们和医生间的感情距离拉近了,我们的权利和人格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心内科杨承健副主任医师一言道出了这种全新医患关系的内涵:“医院更加注重患者的知情权,在医患间形成了‘有事共商量’的协约式关系,增加了医疗服务的透明度,从而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秦霞玉)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