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启示录·评述篇之一·
新快报记者谢翔
编者:
本报今起推出由记者谢翔撰写的系列述评———新时代启示录。在首篇中,他引述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服部健治的观点
,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变革时期”。
十六大召开前夕,一位名叫服部健治的日本爱知大学教授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第三次
变革时期”,一个关键时期。关心中国政治经济的人应能从中受到启发,因为服部健治在2002年这样一个比较特别的年份
帮我们理清了一个思路或说逻辑。
第一次思想解放之后
服部健治理解中的中国“第一次变革时期”,是指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那个时期,1992年
又经历了“第二次变革时期”,今年是第三次。三次变革时期在政治上都有某种相同的逻辑,即都与中国共产党在那一年召开
或即将召开的会议有关,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次是十四大,第三次是十六大。另外,这几次变革都是与一次波澜壮
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发生的。
上世纪70年代末,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舆论先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历史的序
幕。此后,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确立了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进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和理论框架
。然而,最初变革的10年仿佛只是个瞬间,人们还没明白过来便已面临着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改革困境。1988年深秋之
后,许多人对于今后往哪儿走的问题,反不如过去清楚了。这无疑在说明一个问题: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对社会进步产生影响。
如果说,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解决的多是过去的是非曲直问题,那么改革进入第十个年头的时候,人们在思想上需要解决的则
是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问题。
“猫论”迅速深入人心
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显然是怀着志在必得的自信从珠海回到北京的。在这以后的两个多月里,得益于外电
的报道,小平讲话在官方正式透露之前就已深入人心了。连中南海的一名理发员都能一语道破小平讲话的主旨:就是要快一点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是后
来十四大政治报告的核心所在。理论界称之为“手段论”,此前更形象的说法则是“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
猫。
“左”与右的交锋无时不在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了以通货膨胀为特征的经济恶化。因此从理论上讲,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中
国保持一个怎样的增长速度,而在于维持一个怎样的体制。
1989年之后,中国的改革面对着两个微妙的背景:一是任何有关所有制的调整都有“和平演变”之嫌;二是人人
都讲改革,令人真假难辨。即使中国真的没有真假改革派之分,但“左”与右的交锋却每时每刻都存在。
邓小平南巡讲话传达之后,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两种观点:一种说要全面理解小平的思想,不要限于当年下达的中央文
件;另一种则说,小平讲当前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话是对全国讲的,但理论界的情况并不一样。
理论界和新闻界联手
后来,新闻界和理论界终于动作起来。《经济日报》与童大林的中国世界观察所共同举办了一个“市场经济论坛”,
为主张市场经济的理论家们提供了一块阵地。评论说这一切都与玉泉山上十四大报告起草大功基本告成有关,也与时任人大常
委会委员长的万里与《经济日报》负责人的一席谈话有关。万里说,他赞成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的想法,并明确提出要从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关于十四大报告,当时还盛传着刚刚逝世的中共理论元老胡乔木的遗言。胡乔木很关心十四大报告的起草,临终时讲
,有些关于社会主义的旧概念现在不能再用了。
应当说,理论界和新闻界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意识形态超越的进程,也宣告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收到巨
大成效。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