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1月3日电 (记者 谭剑 丁文杰)中国政府实施的退田还湖政策给洞庭湖治理带来了新的转机,但专家指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年积弊,泥沙淤积、内涝和污染仍威胁着洞庭湖,解决这三大难题已成当务之急。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洞庭湖,连通湘江、资江、沅江、澧水,襟带长江,泥沙淤积一直是其心腹之患。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由于泥沙淤积,许多地方外河河床高程已超过垸内高 程,成为“地上悬河”,等于在垸内老百姓头悬了一把利剑。
有关水文资料显示,由于长江和湖南省内湘、资、沅、澧“四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使洞庭湖平均淤积泥沙量年均高达1亿多立方米,湖床平均每年淤高3.7厘米。西洞庭湖(目平湖)年均淤积泥沙1349万吨,年均淤高5.8厘米。
如果说洪灾有“偶然性”的话,内涝则是洞庭湖区“经常性”的灾害。由于外河河床的抬高,堤垸里的水难以及时排出,所以一旦下雨,高程低的“水窝子”——垸子就遭涝灾。2001年6月,湖区的安乡县全境普降暴雨,一天之内全县10万亩耕地一片汪洋,造成5万亩粮食失收。
洞庭湖水质污染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据统计,每年排入洞庭湖的废水约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约5.4亿吨,生活污水约2.6亿吨,这些生产和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达标直接排入湖中,加上农业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污染,使近岸水质恶化。
因此,水利专家指出,目前正在进行的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只是洞庭湖综合治理的第一步,要恢复浩浩汤汤的“生态洞庭”,还要走很长的路。(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