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5日晚,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总调度台前的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显得异常沉着、冷静,他正在通过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向陆海基航天测控网发出调度指令。他叫申敬松,今年28岁,已经是第三次担任“神舟”号系列飞船试验任务的总调度。
申敬松稳坐台前,从遥远的飞船上和部署在三大洋、五大洲的测量站(船)汇集而来的数据全都汇总在他面前。申敬松可谓重任在肩,控制着中国载人航天的神经中枢。从飞船发 射场到遍布世界各地的测控站、测量船,从飞船点火升空到返回着陆,成千上万条调度命令都要由他下达。申敬松感到那次发射就像打仗一样紧张,他在许多专家和领导的目光注视下,丝毫不敢怠慢!
当“神舟”一号飞船制动返回时,申敬松突然发现状态不对,飞船位置倾斜。这需要在20秒内处理,汇报商量显然来不及,而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申敬松努力平静下来,大脑里闪过许多数据和概念,他根据自己在多次演练中总结的经验果断做出判断,改动了一些命令,飞船终于被“拨正”了,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见的飞控大厅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事后,申敬松反而害怕了,如果当时他的决定错了,该有多大的责任啊!“神舟”一号落地后,申敬松从调度台上走下来,全身出汗,竟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简直像大病了一场。
自从来到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以来,申敬松和同事们基本上没有双休日,甚至连春节也就休息一两天。他们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回到宿舍已经半夜了,但一个电话打来又得去机房。但无论工作到多晚,他们第二天早上8点准时赶到办公室……
“神舟”号系列飞船3次试验成功,申敬松功不可没。鉴于他的突出表现,上级领导给其颁发二等军功奖章,并两次晋升职务。2002年4月1日,当“神舟”三号飞船平安返回后,全国一片欢腾。一直守在电视机旁的他的父亲、我国老一辈航天专家申宝和立即给儿子打来电话,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孩子,我感谢你……”本报记者 张瑾 特约通讯员 唐文俊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