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她们”永远不再站在人的手上,“她们”应该是属于天空的 来到中心的猛禽,都没有名字,只有“她们”被发现的地方、种类和编号被记录在墙上。虽然有点冷酷,但中心的员工深知对“她们”最好的爱是与“她们”保持距离,没有了对人的恐惧,对“她们”将是致命的
中心没有一件猛禽标本,惟一的这件装饰品是这座雄鹰木雕。他们决不会为装饰做动物标本,除非是作为严肃学术研究用途,他们认为野生动物是属于自然的,甚至包括“她们”的尸体。
内蒙古01号猎隼雏鸟展翅飞向天空,深情地回望了一眼,消逝在密云的青山中……“她”是今年5月一位志愿者从内蒙古鹰贩子手中救出,辗转送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刚 来时,由于长期笼养羽毛大多折断还没有鹌鹑长,严重营养不良。这是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今年放归自然的第160只猛禽。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一年来救治了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在内的猛禽320只。160只已成功回到了大自然。
救助中心兽医老任说,他的美国同行总是把这些猛禽称做“she、her”(英文中的“她”),而从不用“it”(英文中的“它”),他们认为野生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生灵。
救助中心兽医大姜说,请不要拍摄雏鹰架在我们手上的镜头,我们必须代替雏鹰父母,教授“她们”在自然中生存的技巧。我们希望“她们”永远不再站在人的手上,“她们”应该是属于天空的。信报记者张珂摄影报道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