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洪宾陈晓薇 朱海鸣)党的十五大以来,深圳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途径,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反腐败有效举措,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实际情况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新办法。
2000年,深圳市纪委总结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保廉工作经验,提出整体规划、统一 构建一个完整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的设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正式批转了《深圳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总体思路》,整个体系共包括七项机制:合理配置权力,建立公共财政,完善用人机制,完善廉政法规,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教育防范,强化组织保障。七项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突出一条主线,那就是:抓住“权、钱、人”等容易产生腐败的重要部位和环节,要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力争至2005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使反腐保廉工作走上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人民日报》对此形象地称之为“七大关卡防腐败”。
为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深圳还提出了法定政府机构组织、职能、编制,法定行政程序,法定行政审批,法定行政收费,法定行政处罚,法定政府采购招标,法定政府投资行为,法定政府内部管理,法定行政执法责任的“九个法定化”,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监督机制。
近年来,提起深圳的“土地招投标、建筑工程招投标和产权交易”三个要素市场,人们会津津乐道这样两件事:
一是2001年,深圳湾填海区3宗地块通过土地交易市场,以高达22.35亿元的总价成功出让,超出起拍价4.35亿元;二是2000年,深圳市南油集团下属4家公司在市产权交易中心以2.9亿元的价格成功进行了股权转让,高出底价2亿元。经济学家们说,这是市场机制这一“无形的手”在起作用;干部群众说,这的确是保证了国有资产安全增值,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
正是因为两年前“5·18”案的查处,使深藏在土地招投标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市纪委充分调查之后,提出应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让那些能够用市场配置的社会资源,一律用市场配置。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配合市人大、市政府不断完善三个要素市场法规。2001年3月,《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颁布实施,2002年3月重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条例》与社会见面,首次推行“公开标底,优先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评标方法,与此相配套的《深圳市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示与处理办法》也相继出台;而《深圳市产权交易条例》也即将由市人大审议通过。这一切为三个要素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由此,涉及三个要素市场的所有交易活动都必须在交易中心进行,社会资源的供应渠道由“多轨制”变成了“单轨制”,从前分散、隐蔽、无序的“交易厅”实现了“阳光操作”,黑箱操作没了市场,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更保证了社会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场“交易”中,政府充分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当好“裁判员”。市纪检监察机关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确保做到三个百分之百:经营性用地100%通过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和拍卖;建筑工程100%进入市场公开招投标;国有、国有控股及集体企业产权强制性进入市场,100%公开招标拍卖。同时,加大对三个要素市场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8月深圳市建设局严肃查处了一起在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两家建筑企业分别受到罚款10万元人民币,记入不良行为档案的处理;10名评标专家因严重失职和推荐涉嫌串通投标单位为中标候选人,被取消专家评标资格,清退出专家库,今后不再录用。
据统计,几年来,群众对有关三个要素市场的投诉逐年下降,2001年较2000年下降了67%,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比又下降了35%。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