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主任记者 赵桂华)山势巍峨,岩石峥嵘,群峰叠翠,沟谷深回。这就是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城西125华里的九门口长城,是长城文化遗址的一部分。昨日记者由辽宁省文化厅文物处获悉,九门口长城已获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本月内将正式挂牌,从而实现了东北三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兵家必争之地
九门口地区,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李家堡乡与河北省抚宁县东贺庄乡之间,即辽宁、河北两省的交界处。
这里地处燕山余脉的东缘,倚高山,临平原,南距“天下第一关”仅30华里。又有九江河经此处流向关外。关城由万里长城墙体和内城及关前九门河上护城泄水城门构成,内城周长二里,墙高两丈五尺。因其关门有九,故称“九门口”。由于九门口地处东北地区进入中原的咽喉,由此可东至沈阳,西达北京,是古今的交通要道,此外加之设有敌楼12座,战台两座,哨楼两座,烽火台两座,及外墙、外壕等严谨的军事防御工程,因此也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攻下明王朝统治中心首都北京后,起义军队伍即进逼到山海关,当年就是在这里与清军展开大战的。
三次修复
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历次战争的创伤,特别是经过十年动乱的严重破坏,九门口段长城很多墙体被拆得只剩下残基断垣。1984年辽宁省政府决定本着全面保护,重点修复的原则,确定修复九门口段长城。
1986年4月至1989年7月,动用赞助款570多万元进行了第一次修复,共修复墙体810米、水门9道、敌楼4座、围城2座、内门、战台各一处、长城管理处一幢、上游防洪堤一条。
1998年9月,九门口长城进入第二次修复阶段,成为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文物维修的项目。此次修复用款20万美元,历时两年,修复了长城北段,恢复城门一座、战台一座、敌楼一座,增修了垛口、女儿墙。
今年年初,辽宁省文化部门投资70多万元,历时半年修复了“一片石”。省文物部门领导告诉记者,九门口过河城桥下的宽阔河床,全部用方整的大石块铺成,石与石间,用铁腰咬合,形成规整的石铺河床,望去犹如一片石,故此又称九门口为“一片石关”。这种建筑结构极为罕见,十分气派。
零的突破
2001年辽宁省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我省至今没有世界文化遗产而遗憾,并督促文化部门采取各种手段积极努力“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葫芦岛市政府确定为九门口长城争取首批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省文化厅两次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九门口长城实地考察、论证,又多次请国内专家到九门口长城作规划方案。
为早日使九门口长城挂上世界文化遗产标牌,除了修复“一片石”,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清理了废弃的砖厂,恢复了青山原貌,最重要的是出台了九门口长城管理条例,使九门口长城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填写了九门口长城段监测报告,最终于日前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验收,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据省文化厅领导介绍,九门口长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我省目前正在申报中的沈阳“一宫两陵”及预计申报的牛河梁遗址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促进文物保护都有着积极作用。记者从“一宫两陵”申报办了解到,目前“一宫两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申报文本已于近日送达北京。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