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减噪二环路1 新材料减噪二环路2
新材料减噪二环路3
近5年来,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道路加速拓宽和延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而由此带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关注。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新技术、新措施,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确保了北京噪声平均值5年来稳定不增长,许多区域噪声有较大幅度下降。
-2002年8月14日下午,记者随环保局专家先后前往东二环路广渠门桥南和东三环路劲松桥南。-通过精确测量,对比使用新材料的减噪路面和未使用新材料的非减噪路面的噪声数值。
-东二环路广渠门桥南
8月14日下午3点50分。
选择铺设了减噪沥青的东二环路广渠门桥南侧300米处的主路为实验地点。
手持HY118统计积分声级计,将仪器置于主路外侧约20厘米处,距地面高度约1.2米。
开启测量仪器一分钟。
屏幕显示出的噪声数字随当时通过的车流量不同而不断变化。
记者记录得出:噪声最低数值为66.7dB(分贝),最高数值为74.5dB。
仪器最终自动统计显示:噪声平均值为70.8 dB。
记者随后现场统计得出单向车流量为每分钟73辆,双向车辆均行驶正常,没有堵车现象,据此计算东二环当时车流量为每小时8760辆。
-东三环路劲松桥南
当天下午4点25分,记者赶往未铺设减噪沥青的东三环。
选择未铺设减噪沥青的东三环路劲松桥南200米处的主路为实验地点。按照同样的操作方法,开启测量仪器一分钟。
记者记录噪声最低数值比东二环减噪路面噪声最低数值高出5dB,为71.7dB(分贝);最高数值为80.7 dB。仪器最终自动统计显示:噪声平均值为76.5 dB,高出东二环5.7dB。
记者随后现场统计得出,当时东三环单向车流量为每分钟68辆,双向车辆均行驶正常,没有堵车现象,据此计算东三环当时车流量为每小时8160辆。车流辆略小于东二环。
专家点评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毅
用新技术、新材料改造后的二环路比一般路面减噪效果明显。
同时由于路面铺设平整,特别是路面设施,如井盖整修后与路面衔接平整,降低了意外噪声,从而使道路交通噪声得到较大改善。
根据测量结果,新材料应用前后局部减噪效果可达3—5 dB。
-北京有了减噪路
随着城市车辆速度的提高,轮胎路面噪声日趋突出。而沥青材质、路面平整度直接影响着轮胎路面噪声的高低。
今年2月开始施工,现已投入使用的二环路就是北京市第一条减噪路。这种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口的天然沥青,有效降低了行车噪声,仅进口沥青一项就花费800万元。同时二环路还第一次使用了防响、防跳的新井盖,从而使车辆驶过时,井盖不响、不颠、不沉。
目前,一种更新的低噪声路面材料正在研制中。市环保局污控处董金虎工程师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多孔性路面材料,既可以疏通路面积水,又可以降低轮胎路面噪声,新材料在时速70公里的路面铺设后,可以起到明显的降噪效果。这种新材料将在年底开始试验,3—5年内实施一批示范路段工程。
-城市铁路优先考虑噪声防治
城市铁路将成为北京今后重要的交通工具。今年10月份,城市铁路西段通车运营,有关部门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噪声污染的防治问题。
例如,新型列车采用三层真空玻璃,并且加厚侧墙,可有效减少车体噪声;采用无缝钢轨,减少钢轨接头,同时采用弹性扣件连接轨和枕木以缓和车轮对轨道冲击,有效减少了对外界的噪声污染;在一些路段和站台也使用了隔声措施,如五道口站、大钟寺站是高架桥站,两侧有机玻璃的站墙,既隔音又有助于采光。
-交通噪声平均值符合国家标准
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中最主要的声源,因此也是治理重点。经过多年努力,噪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2001年,北京交通噪声平均值下降到69.6dB(分贝),符合国家标准。
据统计,1998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30多万辆,而目前已达到182万辆,交通拥堵导致噪声提高。北京市通过加速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使道路噪声得到有效控制。据监测结果显示,四环路开通前,二环路、三环路由于车流量大,是北京道路噪声的重要声源,2001年6月,四环路的开通有效缓解了二环、三环的交通压力,使二环路、三环路噪声平均下降1—3 dB。
随着五环路、公路一环、公路二环、地铁延长线、城市轨道交通的开工,北京交通格局将更加合理,快捷畅通和低噪声污染的交通体系正逐步形成。
-绿化减噪建成示范区
为保证道路两侧居民区环境质量,达到居住区户外环境噪声昼间不超过60 dB、夜间不超过50 dB的噪声控制目标,在注意景观美化的同时,北京市已开始使用绿化减噪方法。根据中国林科院与北京市林业局共同组成的“北京森林资源价值核算课题小组”经过3年调研得出的结论,北京森林减噪价值为24亿元。
目前在西四环四季青桥东侧居民住宅区已经建成示范区,通过修建缓坡,种植乔木、灌木、草皮等综合手段,减噪效果明显,可达10 dB左右。此方法将在今后道路修建和小区规划中广泛采用。
-隔声屏障大规模采用
使用隔声屏障的技术手段也能使保护目标受到的噪声污染下降10 dB左右。
北京市最早的隔声屏障建于1990年,位于二环路花园桥。近两年隔声屏障开始在适宜地段大规模采用。2001年,地铁四惠东站折返线噪声治理工作中就修建了造价210万元的190米长的隔声屏障,有效减轻了北侧居民楼的噪声污染。据了解,目前在四环、五环、轻轨沿线以及重点保护目标如医院、学校、幼儿园、科研机构、居民区等已建和在建的隔声屏障近20段。
隔声窗则是保护室内环境不受外界干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今年,有关部门对北四环临街的北京科技大学6栋宿舍楼窗户进行改造,将铁窗全部改为符合降噪标准的“平开式”塑钢隔声窗,经现场检测,其隔声效果远高于隔声仅为20dB的普通推拉式外窗。
市环保局污控处的董金虎工程师说,这一降噪措施将很快推广。目前,通过招标,已确定6家达到降噪标准的塑钢窗生产厂家承担四环路9段噪声敏感区临街建筑的窗户改造工程,不久将全面开工。此前,市有关部门已于1999年联合发布了《关于本市道路两侧新建筑采用隔声窗的通知》。
-社会生活噪声重点治理
伴随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歌厅、餐厅、各类空调器、警报器等产生的社会生活噪声逐渐成为近年噪声治理的重点。
1999年,环保部门与公安部门通力合作,制定并颁布新的防盗器标准,指导防盗器生产厂家开发符合新标准的防盗器。
同年,市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餐饮、文化娱乐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禁止在居民楼内建设产生噪声污染的餐饮业和文化娱乐场点,对在居民楼内已建成的餐饮业和文化娱乐场点排放噪声扰民的,必须采取有效隔声措施,并限制夜间经营时间。2000年,市环保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餐饮和文化娱乐服务业环境污染监督管理的通知》,仅1999年和2000年各级环保部门就出动近2600人次对386个造成噪声污染扰民的餐饮、商业和文化娱乐单位进行了经济处罚和限期整改。
-防治噪声污染是社会共同责任
从今年7月1日8点开始,北京城区范围内将再也听不到火车的鸣笛声,因为从这一刻起,火车全面禁鸣。据统计,北京城八区有铁路16条,164公里,执行“禁鸣令”后,沿线将有14万居民受益。“这事在5年前真不一定做得到,”市环保局污控处庄树春处长认为,“火车禁鸣顺利实施,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提高的结果。”
防治噪声污染是全社会各行各业,甚至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近年随着环保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噪声污染的防治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今年二环路夜间施工时,为防止施工噪声过大,施工人员有意识放慢施工进度,平均以每晚洗刨1公里的速度推进;日前进行中国美术馆结构拆除施工时,施工人员改变过去用锤砸墙体的施工方法,创新性地采用液压机械抓挤拆除法,使拆除过程中不产生噪声污染;高考临近期间,晚上10点以后全部停止施工。
伴随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北京必将会建成一个安静的现代化大都市。
-感谢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除主实验外,记者在专家的指点下又进行了两项小实验。这两项并不复杂的小实验,再次让我们感受到环保给京城带来的绿色。
-分实验一
八成人认识噪声牌
8月16日中午12点至12点30分,记者在白颐路南端四道口路口噪声显示牌附近,就是否知道噪声显示牌的作用;是否关注显示牌显示数据;对汽车司机鸣笛看法;自己乘坐出租车时,对本车司机鸣笛看法等问题进行随机调查。
30分钟内,有10位路过行人接受了记者的提问并作出回答,其中5男5女,年龄在20岁至68岁之间。
根据记者统计,80%的行人表示知道显示牌作用,其中4人表示关注显示牌显示的噪声指数。7位行人告诉记者对司机为了抢行或催促前面的车或行人快走而按喇叭表示反感。4位行人表示即使自己乘坐的出租车,也不希望本车司机按喇叭。
-分实验二
隔声屏减噪合标准
8月14日下午3点至3点30分,记者与测试人员首先来到与地铁折返线距离最近的康家园小区最南侧、5号楼一层住户窗外,此处距折返线约12米,距地铁折返线与5号楼之间的隔声屏障约10米。
记者需认真倾听才可听到地铁出站的声音。通过使用HY118统计积分声级计测量一分钟显示,最低50.5 dB,最高55.2 dB,平均52.2 dB。
随后记者及测试人员一行来到隔声屏地铁一侧,在地铁出站时测量,测得最低为70.5dB,最高76.1 dB,平均73.5 dB。
根据我国环境噪声分类标准,此处属道路交通干线区域,为4类地区,噪声标准为夜间55 dB,昼间70dB。杨永辉 李晨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