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11月11日电铺设希望的黄金大道——写在赣定高速公路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邹清丽
建设中的江西赣定(赣州至定南)高速公路正在赣南革命老区的崇山峻岭间延伸。走在这片红土地上,探访工程建设
一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老区人民对这条新的交通大动脉的厚望。他们说,这是一条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的“改革路”,更
是一条铺满希望的“黄金 路”。
(一)
全长126公里的赣定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干线内蒙古阿荣旗至深圳公路的一段,对于江西来说,它打通了北上南下
的出省通道,是把江西建成沿海地区“产业承接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休闲旅游后花园”战略构想的重
要节点和支撑;对于赣南地区来说,它是通往经济大省广东的“时空隧道”,是连接老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
走廊”。
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公司的总经理郑志民,正与赣县有关方面洽谈在当地建立大型花卉种植基地。他告诉记者,赣
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许多名贵花卉的生长。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不敢在这里种花。高速公路修通后,花儿只需4小时就
运到深圳口岸出口,比以前缩短一半时间。像郑志民一样,许多外商也“奔着高速”来到赣南。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佩昌
介绍,今年1到9月,赣州市的外资项目新增了44个,合同外资约80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8%。
同样的期盼也充溢在老区百姓的心中。南康市的农民刘英鹏曾因修105国道和京九铁路两次搬迁,这次修高速,他
再次搬迁,不提任何条件地腾出新房。他说,高速公路修到家门口,瓜菜不愁销,“小康”不远了。
(二)
赣定高速是江西省迄今唯一以地方为业主建设的高速公路,这是江西探索新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的尝试。这条路
预计总投资46亿元,而赣州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才16亿元。走老路唱老调,靠政府投资修高速,几乎不可能。
新思路决定新出路,大手笔抒写大发展。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按市场化运作思路,实行目前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刚
刚起步的“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巧做高速公路这顿“无米之饮”。即制订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吸引各方面资金
,选择有实力的投资人作为投资主体,同时组建项目公司承担投资、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建设完成后,政府授予项目公司
一定年限的高速公路收费经营权,取得投资回报;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将公路设施全部无偿交还政府。
建设方式确定后,赣州市主要做了三件事。首先争取了项目建成后设站收费经营30年的优惠政策,为BOT的运作
创造了条件;二是按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有关规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通过赣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这个项目法人单位增资扩
股,吸收省内外多家大公司参与,基本解决了项目资本金的问题,创造了向银行融资的条件;三是以收费经营权作抵押,向工
商银行申请了将近30亿元的项目基建贷款。资金一到位,工程立即上马,速度相当快。
张佩昌介绍,BOT方式巧妙地把社会资金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由于其招投标、谈判
、履约等大部分经济行为在市场上进行,有力地杜绝了基础设施建设中腐败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政府仍具有履约监督检查
权和项目经营价格约束力,保有对基础建设的控制权。
(三)
“赣定高速是一项造福工程,我们要留下一条百年放心路。”工程总指挥张佩昌一有机会就要提醒参与施工的有关人
员和单位。
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地方政府当业主建设高速公路的一大难题。为此,赣州市广借“外脑”为己用,对各类
“挖”来的人才委以重任。仅项目设计期间,他们就先后从全国聘请了40多人次专家前来咨询,对每一个可能优化的环节进
行科学论证。通过优化方案,节省资金1亿多元。他们还从全国著名大学、科研院所聘请了十多名专家,成立了高速公路专家
委员会,实行重大问题专家咨询制度。同时,他们注重管理、技术人才的科学组合,使工程建设步入系统化、复合型的管理经
营轨道,并产生了可观的聚合效益。据初步匡算,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赣定高速公路实际投资可比原预算减少7亿元以上
,其中加强资金管理便可节约成本5000多万元。
赣南山多,地质条件复杂,修高速公路大填大挖路段多。126公里的赣定高速公路,每9公里便要修一座隧道,每
1.5公里就要筑一座桥。为确保工程质量,赣州市成立了质量检测中心,不定期对施工各环节抽检。承担施工的各个单位用
科技和质量打造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信丰县内的谷山隧道,左右线全长3公里多,软弱围岩复杂,开挖后渗水严重。承担此
项工程的中铁隧道集团二处集体攻关,并从北京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先进行了一个月加固地表注浆,每推进50米便立一根钢
支护,并根据围岩种类,随时调整开挖方案。项目经理张学军满怀信心地说:“谷山隧道有望高质量地提前3个月完成。”(
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