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游客目睹了截流的壮观场面 ■用古法截流,杩槎派上了大用场 ■摄影/吴传明
本报记者报道 昨天上午10点半,15名川西汉子在传统的劳动号子声中,将4张巨大的篾笆(挡水用的竹席)从船上投入江中,以阻隔从岷江源源不断流向内江的江水。近百名当地群众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下,将事先准备好的黄黏土和卵石抛入江中压住篾笆,20分钟后都江堰内江顺利截流。
此前,十几个杩槎矗立在江水中与竹笼装着的3000多立方米的卵石,筑成300多米长的 堤坝迫使江水改道,只剩下三栋杩槎的宽度还在流水。昨日上午,这三个流水孔被完全封堵,截流成功。杩槎、竹笼、篾笆这些两千年前就被使用的治水工具在21世纪的今天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据悉,在经过为期四十余天的内江河道清理整修工作后,将于12月25日重新放水,届时,在都江堰将举行隆重的放水仪式。
“其实与都江堰有关的文化、典故还很多。这座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已有2258年的历史”,原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钟天康说。随后他向记者讲述了过“放水节”时都江堰的情景。古时,到了农历九月截流内江,清理检修河道,春节时完工,清明时放水。放水那天被称做“放水节”,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由四川的总督、巡府担任主祭官主持大典。放水前一天,主祭官从成都启程,途中要到望丛祠祭拜古蜀国治水有功的望帝和丛帝。次日,先到伏龙观祭李冰行二跪六叩礼,宣读祭文。随后主祭官一声令下,砍断内江拦河杩槎盘杠节点上的竹索。岷江水流入内江后,岸上的人会一边用手执竹竿打流入内江的水头,一边告诉它不要冲坏良田。小孩拼命沿江疾跑将石头投向流水前端,这叫打水脑壳。老人则争舀“头水”以求五谷丰登。这时主祭官员必须乘车或坐轿赶到水头前到达成都。
昨日9点,记者到达都江堰景区的截流现场。一百多米长的外江闸大坝上挤满了观看内江截流的游客。一位70岁的当地老人告诉记者,他已经十几年没有见到都江堰内江截流的场面了,而在以前这种工程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另一位北方的游客第一次看到都江堰截流的宏大场面,更是不由得连连赞叹古代先民治水的聪明才智。
在解释为什么都江堰内江河道的清理由每年一次变为10年一次时,都江堰管理局的彭述明局长说:“这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这样做不但可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政府的支出,而且内江不断流还可以为灌区及下游城市增加供水量。”据统计,单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资金上百万元,十年为灌区多引3亿立方米的水量。
内江截流后记者看到许多当地人下到河道中寻找东西。一位姓冯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是在找岷江石,十年没淘过的河里肯定有不少好东西。”一些兴奋的游人也纷纷下到十年未断流的河床上留影。李晨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