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1月14日电特写:“三个代表’得民心”
新华社记者黄勇王丽
十六大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的消息传来时,记者来到贵州省贵定县狮扑村,这个因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而让老百姓得实惠的贫困村喜气洋洋。
“三个代表”在狮扑村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谁都可以扳着手指给你数数一年来“三个代表”给村民带来的实惠,带你看看一年来村里一个接一个的变化。
山脚下新修的公路边,民兵连长朱开益正带领村民搭建狮扑村的酒厂和养猪场,这是第一个村办实体。
“‘三个代表’写进党章,太应该了!没有‘三个代表’,就没有我们这条路!”朱开益指着眼前的马路兴奋地说。今年11月,作为贵州省委的学教联系点,狮扑村的“三个代表”学教工作正式启动。当年12月,一条5米宽的平坦沙石路从盘江镇修到了狮扑村。“以前啊,盘江至狮扑5公里泥巴路实在太烂了,就算你出五六元,出租摩托车也不愿意跑,现在路好了,一块钱都愿意进来。”
有了路之后,朱开益不仅辟地种植萝卜、黄瓜、白菜等蔬菜,还在农技干部的指导下在退下来的坡耕地上栽种蜜桃、板栗等经果林,收购蔬菜的三轮车直接就开到了田间地头,再经高速路转运到贵定、贵阳,收入瞅着见长。
沿田埂行走,记者发现稻田边零星留存的水井。这些靠田间水作水源的水井上,飘浮着鹅毛、鸭粪。难以想象1年前,这里的村民日常饮用的就是这样的“鸭塘水”。村妇女主任陈小群说,村里面的6口水井都像这样,喝了这种水,牙齿变黄,牲畜都会生病。2002年元旦,有关部门投资25万元,终于将河对面的龙潭井水引到了狮扑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让村民祖祖辈辈的企盼变为现实。
在村里的“豆腐大王”邱迪先家,一开水龙头就流出了清澈的自来水,白嫩的豆腐摆放在磨房。他说:“原来水不行,豆腐不好吃,一天只能卖6板;现在的豆腐又甜又嫩,一天可以卖上20多板。”在他家的院坝墙上写着他自编的一首山歌:“‘三个代表’到农村,狮扑面貌日日新。引来甘泉修了路,衷心感谢共产党。”
村民朱登华养的100只无公害山鸡下个月就可以卖了。这是村支部联系龙黄公司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在村里发展的第一批养殖户。这些山鸡饲养3个月就可以出栏,每只鸡农户平均可得净收入3至4元。
夜幕低垂,记者才碰到狮扑村的党支部书记冯成富,他刚刚从村里的水东大桥工地回来。
“‘三个代表’在狮扑村受到欢迎,关键在于它为民办实事,得民心。”冯支书告诉记者,狮扑村227户1215人,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占53%,距县城20公里。贵新高速公路从村前通过,地理位置并不偏僻。可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村民观念落后,生产上不了台阶。一年前狮扑村人均粮食只有300公斤,收入600多元,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成为狮扑村的主要矛盾。而如今,组组通公路,户户安装自来水,家家用上农网电,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要增收100元。
在沙坝村村民电灯照亮的院坝里,布依族的山歌唱起来:“‘三个代表’进党章,布依人家乐开花。村村寨寨通公路,家家盖有新房子。户户喝上清泉水,农改安到各村庄。扶贫修沟多打粮,幸福生活奔小康。”
歌声飞扬,一直把我们送出了狮扑村。(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