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一则新闻让我思索良久——在法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和
孩子到法国朋友家做客,热情的女主人向客人说了礼节性的欢迎话后,便问中国客人喝点什么?客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回
答说:“随便。”转过身来,女主人又问孩子喝点什么,未等孩子回答,孩子的妈妈就抢先说:“别管他,我喝什么,他就喝
什么。”法国女主人很不理解地说了一句:“让孩子自己选择。”然而,孩子的妈妈固执地表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必要,最终
孩子还是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利。
这则新闻有两处可圈可点:一是妈妈替孩子抢先选择,二是孩子别无选择。联系到日前本报广州新闻版的一则报道:
“孩子不愿考级,家长贱卖乐器”,笔者感叹,两者何相似之乃尔!
由家长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样的结果,事情很有可能半途而废,“家长
贱卖乐器”的报道足以证明。这里,再列举古代的一个故事加以说明:西晋文学家左思的父亲一心让儿子学书法,请名家教导
,可左思不感兴趣,学无所成;又让孩子学琴,结果左思学了很长时间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父亲从失败中顿悟,便根据
左思性格内向、记忆力强和酷爱文学的特点让他学诗赋。结果左思如鱼得水,终成一代文学大家。
“家长贱卖乐器”的新闻暴露了现时存在的功利教育和升学政策的某些盲点。本来,初中教育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
是普及教育,完全没必要“拔苗助长”,更不能“三岁定八十”。再想到每年媒体沸沸扬扬的“高考状元”报道,我始终认为
,对广大学子,对社会,甚至对“状元”们将来的成长,其效果都是弊大于利。
家长们望子成龙可以理解,然而,各行各业出类拔萃者毕竟极少数。退而求其次,如果一个人一生能有为于社会,依
我看,也足慰平生了。
周文昭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