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菁
“这里发现的每一块化石都足以让世界抖一抖”--与震惊世界的辽西古生物发现伴随而来的,是一度猖獗的古生物化石盗挖及走私现象。学术利益与商业暴利纠缠其中,古生物化石的保护课题愈显迫切与棘手
暴利引诱下的盗挖与走私
11月1日,沈阳海关对外披露,一起特大古生物走私案正式告破,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追缴古生物化石2364件。据沈阳海关侦查分局政委房德明介绍,此次被抓获的主要犯罪嫌疑人李哉勋是韩国人。几个月前李亲往辽西"实地考察"后决定"做这个项目",根据他提供的一份购买清单,由其他几名犯罪嫌疑人从辽宁义县和朝阳市两地购得化石,伺机运出境外。
虽然沈阳海关方面证实这是他们处理的"第一起"化石走私案,但是辽西古生物化石盗挖与走私由来已久并一度猖獗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辽西鸟类生物群是世界上发现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鸟类群化石。"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连海研究员介绍,1989年,当时还在中科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周忠和,在辽西寻找鲟鱼化石时,意外地发现两块鸟类化石,后来被证实为当时所知的世界上除始祖鸟之外最古老的鸟类,由此揭开了轰动世界的发现。辽西的某些地区,包括朝阳、锦州等有名的贫困区,原本把这些"石片"贴墙、铺炕的农民于是一下子发现了快速致富之路。一块孔子鸟化石当时可以卖到4万元,这个价钱在当地意味着可以盖4幢房子。这种"无本万利"的刺激直接而强烈,一些农民全家出动,在化石产地挖坑、刨地,一段时间达到极致。
侯连海自1989年以来,每年至少两次去辽西。"1994年去的时候,当地农民除了一栋破房子,真是穷的什么都没有。可现在,家家盖起了小洋房,很多人用起手机。"侯连海有一次到化石主产地--朝阳市北票县黄半吉沟,见到围绕着一座山,整个山腰一圈都密密实实地挖得全是沟。"我开玩笑说,整个军的战壕都不用再挖了。"侯连海无奈地说,"我带了几个研究生,挖了5年也不过挖了50平方米左右,在没有科学指导、完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采掘对化石破坏相当厉害。"侯连海说,最初农民大多挖鱼化石卖,后来听说鸟化石赚钱,又专门挖鸟化石。"他们当然不知道还有带毛的恐龙,一看不是鸟的,就给扔了。后来知道带毛的恐龙更值钱,现在又专门挖这种。"侯连海称在当地"培训了一批有经验的农民"--"他们哪一层有什么都十分清楚,怎么挖,怎么起出来,很有经验。"
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块最新在辽西出土的化石,"这块化石要被卖到外国,怎么也是一辆奥迪车的价钱。"季强印象中,"鼎盛时期"每天约有200多人在辽西一带的山上挖古生物化石。一批化石贩子也应运而生,许多珍贵化石直接走私流失到外国。"化石流失得太多了,日本、美国,哪个发达国家都有我们的化石。"侯连海说,听说在南方某些城市,这些化石都是成集装箱地运走。
与大量化石流失到国外相反,国内许多学者却得不到一流的研究标本。1996年,侯连海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古鸟类大会,一个有名的美国化石贩子竟手握十张孔子鸟化石的"样品"在会上兜售古化石。当时一位耶鲁大学的教授十分不解地问:"那么重要的化石,你们怎么会让它流失到国外?"让他无言以对。在这次大会上,许多世界一流科学家联名写信给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呼吁防止鸟化石走私出境。中外科学家的呼吁得到了重视。1997年,北票成立了自然保护区。大规模滥采得以初步遏制。
学术利益的"混战"与制度缺失的尴尬
在私采化石问题上,一个不得不说的尴尬,是研究古生物化石的学者和专家们也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这条供应链上。
"过去140多年全世界才发现这么几块支离破碎的化石,而辽西一下子冒出这么多,足以让世界震惊。"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的季强博士说。对中国的古生物学专家来说,这无疑也是他们的一大幸事,研究一块珍贵化石可以让一名学者从寂寂无名而骤然扬名世界,这种诱惑也是不言自明。
据了解,目前国内研究古生物化石的,有中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十几家科研单位,季强曾和国内另外一位学者研究同一类型的化石,因为论文发表得早一些,另一位学者的论文便成了无效研究。季强毫不讳言这些科研单位彼此竞争得很厉害,"除非发表论文,大家都不知道对方手里拿了什么化石"。
据介绍,近年来,专家学者们把在辽西地区发现的数十件研究成果发表在诸如SCIENCE、NATURE等杂志上,但在这数十件化石中,真正由专家学者们亲自在现场挖掘的只有三块。许多专家学者与当地农民、化石贩子建立联系也是这个圈里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记者在一些民间网站上看到了某些学者用不甚客气的语言,互相指责对方用走私来的化石做研究。
侯连海教授介绍说,化石走私主要流向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以孔子鸟为例,流失到国外的竟有数百块。一些化石产地不清,不仅失去科研价值,更影响了中国化石在国际上的信誉度。"目前科研竞争这么厉害,给这些化石贩子很大空间,他们在'待价而沽',等着学者出价钱。"季强说,"这种竞争长期下去会加速情况恶化。"2002年9月,包括季强在内的国内众多古生物学界知名专家联合签名一份倡议书,规定了"三不"原则--"不研究来路不明的化石、不收购化石贩子手中的化石,不发表产地不明的化石研究成果。"
季强也说,他们希望通过此举能规范市场,并把化石价压下来。但很显然,对这份倡议书能有多大的约束力,他也没有信心:"如果别人不遵守,文章一篇一篇地发,除了道德上的谴责,你还有什么办法?"所以最重要的是有法规,"我们一直在呼吁全国性关于古生物化石的立法。"
据这些学者介绍,我国对古生物化石并无明确法律规定。最初法理依据是1982年的《文物保护法》,其中规定,具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当后来包括河南"恐龙蛋"大规模偷盗行为发生后,国家将之归为国土资源部管理。但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一个条例,是守"法"还是"条例",侯连海有些迷惑。
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1月,辽宁省人大通过了《辽宁省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国内第一件相关的法律条例,对古生物化石的滥挖、走私的处理在省内将有法可依。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处处长赵毅宾说,今年7月,辽宁省第一次以"盗掘古生物化石"对3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判刑,以现在的程序规定,农民发现化石--报告到管理部门--列为化石资源--国家给予奖励--收集到博物馆--科学家进行研究--研究后归还博物馆。侯连海和季强两位学者都对辽宁省当地目前的管理工作表示了首肯,但当地的化石管理者也私下向专家流露出担心:"哪来这么多钱收购啊?"-
辽西古生物化石
中国辽西珍稀古生物化石的发现被科学界普遍认为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辽西古生物化石约产于1.4亿年到1.2亿年前地史时期,这正是生命进化史上的关键时期,鸟类开始出现,恐龙面临新的发展,哺乳类动物与被子植物刚刚出现,辽西古化石为解决鸟类起源、被子植物起源、现代哺乳动物起源等提供了最珍贵的佐证。
辽西出土的珍贵化石
圣贤孔子鸟化石:目前已发现的陆相地层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
原始中华龙鸟化石:世界首次发现的"带毛的恐龙",它的发现是古生物研究史的重要事件,目前化石存量不超过5个。
千禧中国鸟龙:第一块由中国科学家们在辽西地区亲手采集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从骨骼结构上对"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五尖张和兽化石:目前发现的第一块早期哺乳类动物化石,它的发现为探讨现生哺乳动物类群的系统演化提供可靠证据。
辽宁古果化石:已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有"世界第一朵花"之誉。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