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特派记者夏畅
经过3天的海上奔波,昨日上午,“粤海铁1号”带着喜悦投入她的婆家———海南省的怀抱,准备承担粤海铁路跨越琼州海峡段22.5公里宽海域的“摆渡”重任。
3天来与大海的“亲密接触”,为“粤海铁1号”航行积累了第一段宝贵经验,船厂陈 礼业对其评价颇高。昨日,本报记者通过电话,与尚待命于船上的陈船长就“粤海铁1号”的表现进行了对话。
记者:能谈谈海上航行的情况吗?
陈:21日上午,我们从上海启航,从黄浦江出吴淞口,在长江航行一段后,于当晚进入东海。22日下午,进入台湾海峡,半夜入南海,23日晚驶入珠江口,24日到达琼州海峡,并抵达海口秀英港抛锚地。
记者:3天来,海上气候情况如何?
陈:从上海一出发就一直下雨,晚上进入东海后更是遭遇7-8级大风,海浪高达3.5米,船颠簸得十分厉害,不少技术人员都晕船了。台湾海峡的风浪也与东海不相上下。直到22日半夜进入南海后,才风平浪静。
记者:在风浪中,“粤海铁1号”的各项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其抗风浪的能力是否如设计者所预计的那样———在8级大风中照样平稳?
陈:在7-8级大风中,船出现了较大颠簸,摇摆度达到10余度。但后来启动了“英特灵”减摇抗横倾装置后,摇摆度减轻了50%,显示了该装置的威力。
记者:此番远航,重点测试了“粤海铁1号”的哪些项目?情况怎样?
陈:通过这次航行,我们对“粤海铁1号”的操纵性、航向稳定性、抗风浪性,当然还有整体结构都作了全面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不错,只是在结构方面,其舒适度不及一般游船,毕竟其今后的主要用途在于货运。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