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还是经济考虑?
中国放弃中亚能源战略
美俄两国专家观点分歧
本报记者周健工发自美国华盛顿
9·11之后,美国空军不仅可以控制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边界、中亚五国,中国新疆地区也处于其监视范围内。有专家认为,美军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改变了这一地区均势,也成为中国暂时放弃“泛亚全球能源桥梁”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沙漠里出了个“小纽约”
在乌兹别克斯坦一个代号为K2的美国军营里,整齐地排列着装了空调的帐篷,一排排的帐篷之
间,被命名为第五大街、华尔街、长岛高速公路等,听起来像是在这个中亚沙漠和戈壁滩上的穆斯林国家里,出现了一个“小纽约”。
K2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南部与土库曼斯坦交界处,距阿富汗边界
仅120公里,东面隔小国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新疆相望,这里是一处美军空军基地,也是美军在中亚的总部,平常有近千名美国大兵驻扎在这里,把大批物资运往阿富汗。据悉,K2基地里的永久建筑正在逐步取代帐篷,最近还新建成了一个司令部和一个新的邮局大楼,各种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设。
现在,美国空军不仅可以控制阿富汗、印度和巴基斯坦边界、中亚五国,中国新疆地区也处于其控制范围内。美军在中亚的空军基地,加上在阿富汗的长期驻扎,改变了这一地区均势,也成为中国暂时放弃“泛亚全球能源桥梁”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曾搭建中亚石油基地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及加拿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楚什(Sergei
Troush)在接受《21世纪环球报道》
的采访时表示,中国一直认为,对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容易受制于美国,因为美国控制着从霍尔林兹海峡到所有石油进口国的航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美关系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中亚和里海地区自然成为中国石油战略的首选。
1996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转为石油进口国,中国政府开始完全意识到今后将面临着石油供应和进口的挑战。据美国能源情报机构估计,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将持续增长,将从2005年的30%-35%增长到2010年的60%。
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也从目前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增加到2010年的80%。中国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中东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在这样的形势下,1997年,中国石油公司(CNPC)获得了哈萨克斯坦两大油田的开采权,当时估计开采量分别为10亿和15亿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诺今后20年在当地石油公司Aktobemunaigaz投资40亿美元,获得该公司60%的股权。在合约中,中国石油公司还承诺建立一个从油田到新疆长达3000公里的输油管道,以及一条250公里的输油管道经过土库曼斯坦达到伊朗边界。
当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在投标中击败了俄罗斯的公司和美国的德士古、阿莫科等国际投标者,在国际上引起极大震动。这一投标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
而且它标志着中国在刚刚从一个石油出口国变为一个石油进口国之后,在石油蕴藏量丰富的中亚里海地区推行长期石油战略。
苏联解体之后,中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动荡的局势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周边各大国和美国的注意力。中国当时有两个
目标,开采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铺设输油管道,与中亚地区现有和正在计划修建中的石油输送管道网络接轨,建立一个通向中东和里海地区石油的陆上输送线路。
楚什认为:“用两条哈萨克斯坦的输油管通向中东,再修建通向中国的输油管,中国就处于一个‘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位置上,把现有的和将来的石油供应国(中东、中亚、俄罗斯)和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联接起来。“这样中国就能起到一个战略枢纽的作用,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美国借9·11渗透中亚
中国建立“泛亚全球能源桥梁”,本来就是为了避开石油进口的海路易受美国的控制,并建立自己在亚洲大陆石油输送网络的中心位置。没想到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大举进驻中亚各国。
9月28日,乌兹别克斯坦就主动向美国表示,愿意向美国提供军
事基地。中亚其余的三个国家,争先
恐后地愿意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
在独联体国家中显得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对美国最主动。
它给予美国在Hanabad和Khokhaidy建立空军基地的特权,没有任何期限。哈萨克斯坦也主动接近美国,表示让美国使用Shymkent和Lugovoi的空军基地,并表示愿意北约的部队在当地部署。处于经济困境中的吉尔吉斯斯坦也同意美国在其Manas附近建立空军基地,塔吉克斯坦让美军使用首都杜尚别(Dushanbe)和Koolyab两处空军
基地。只有土库曼斯坦表示,只有在美军从事“人道主义援助”
时,才愿意提供军事基地。
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库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向这一地区渗透,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先后与美国建立了军事联系,并派军官到美国受训。这三个国家还加入了北约“和平伙伴计划”。美国雪佛龙-
德士古(ChevronTexaco)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已达数十亿美元。美国已经把中亚地区纳入美国国家能源战略,因为美国估计,到2015年,里海及其周边国家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
美驻军中亚,有助中国反恐?
楚什认为,随着9·11之后美国在阿富汗大规模军事行动和在中亚地区部署军事力量,中国会日益感到不安。“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势力日益强大,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均衡。中国认为这是对其战略地位的严重削弱,因为美国‘侵入’了中国领土的西翼。”
根据自已接触到的中国高级能源专家和中国在俄罗斯及中亚的外交界人士,楚什得出结论说,中国在看到中亚及阿富汗的形势变化后,重新评估了国家能源战略。
对于楚什的分析,美国华盛顿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库钦斯(AndrewKuchins)不以为然,他在接受《21世纪环球报道》采访时认为,“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能起到打击恐怖主义、遏制穆斯林极端主义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的利益是相同的。”
库钦斯接着分析道,一直以来,中国在中亚地区都担心中东
地区的恐怖活动会通过这里传递到中国的新疆。今年8月份,美国正式宣布图谋分裂新疆的东突组织是恐怖组织,标志着中美两国反恐合作进一步扩大。库钦斯说,“我认为,美国稳定了中亚地区的
局势,不是对中国的威胁,相反,中亚稳定了,中国新疆地区会受惠。”
经济考虑胜过地缘政治?
库钦斯认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暂时退却,并不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或者坦白地说,不是出于对美国的顾虑,而是因为经济
原因,因为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开采量比原先预计的要少,投巨资铺设石油管道将成为不经济的项目。
标志着中国调整中亚地区能源战略的事件,是中国实际上放弃了从哈萨克斯坦到新疆的输油管道工程。
2001年9月,就在9·11之前夕,朱基总理在访问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时表示:“根据1997年的协定,双方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论是你们国家的原油产量不足以铺设这一管道。”尽管朱基总理后来暗示,如果产量提高了,工程还可以恢复,但前一番话显然意味着这一工程至少要束之高阁十年之久。
据了解,哈萨克斯坦到新疆的管道工程从一开始就有争议,因为工程成本高,石油供应不充分,石油开采成本高。据估计,在哈萨克斯坦开采石油加上通过管道输送,成本每桶不超过5美元才划算。这一开采成本甚至低于所有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成本。
就在中国冻结了中亚和里海地区的工程计划之后,中国把注意力转向国内石油及天然气的投资,还启动了从东西伯利亚的安卡斯克(Angarsk)到中国东北大庆的长达2400公里的输油管道工程。俄罗斯曾建议取道距最短的蒙古,但中国从战略方面考虑,坚持只经过中俄两国疆域。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问莫斯科时,双方签署了可行性研究协议。中国负责在本国境内的管道铺设,工程2003年动工,2005年完工。
这意味着目前中国在亚洲内陆能源的兴趣,已经从中亚地区转向了俄罗斯。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