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冷战岁月中,美国曾四次动过使用核弹的念头。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第二次是五六十年代的台海危机,第三次是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第四次是六七十年代的越战。这四次核战边缘,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最具一触即发之势,美苏双方在核弹按钮旁徘徊。
今年10月正好是古巴导弹危机40周年纪念,去年年初好莱坞推出描述这场危机的电影 《惊爆13天》,比较能传达危机期间美苏对峙的紧张气氛。导弹事件主导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兼总理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表示,除了一些穿凿附会之外,他很欣赏电影的处理方式。古巴导弹危机之际,谢尔盖一直在其父身边当见证人和目击者,这位工程师出身的高干子弟,数年前取得美国公民身份,现任布朗大学国际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1961年4月,中情局策划一千余名古巴流亡者登陆猪湾,试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结果这批“反共义士”72小时内在猪湾海滩上遭古巴政府军痛惩。猪湾惨败后,美国总统肯尼迪痛骂中情局无能,革除局长艾伦·杜勒斯。肯尼迪在记者会上坦承责任,并引述了一句意大利谚语以自况心境:“胜利有一百个儿子,失败却是一个孤儿。”其意是说当你获胜时,大家争先恐后向你道贺,好像有一百个儿子,当你挫败时,没有人理你。
肯尼迪上台后危机频传
Mark J. White写的《古巴导弹危机》一书封面
猪湾事件后,肯尼迪又面临柏林危机、东南亚危机(主要是老挝政变)。1962年6月,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议,肯尼迪表现欠佳,颇多怯场,粗线条作风的赫鲁晓夫存心欺负后生小子,在会议桌上咆哮。《纽约时报》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会后独家专访肯尼迪,发现他“脸色铁青、犹在发抖”。猪湾事件和维也纳高峰会,深化了赫鲁晓夫轻视肯尼迪的心态,他很想找个机会考验一下这个少不更事的年轻总统。
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领导的古巴革命,并未引起克里姆林宫的重视,苏联早已视拉丁美洲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不想介人;苏联极为漠视拉丁美洲,甚至整个苏共中央、军方和克格勃,竟然没有一个拉丁美洲问题专家。
赫鲁晓夫想了解一下古巴革命,没有人可以提供最新的资料;他下令情报部门去打听卡斯特罗的背景,竟有人告诉他,卡斯特罗可能是中情局特务。只有在苏联副总理米高扬亲自访问古巴之后,克里姆林宫才真正了解古巴革命是怎么一回事、卡斯特罗是何许人。
猪湾事件后赫鲁晓夫决定军事援助古巴,并以这个距佛罗里达州仅90海里的小岛作为试炼肯尼迪的场所。从1962年5月开始,苏联偷偷运送防御性与攻击性核弹、传统导弹、一批伊尔轰炸机以及大批军人至古巴,赫鲁晓夫的动机在于:一、保护古巴,以防美国入侵;二、苏联从来未在海外(包括东欧共产党集团)部署核弹,美国则在苏联周边到处设有核弹基地或派核潜艇巡弋;苏联希望改变战略布局,在美国后院配置核弹,以求得武力均衡,并弥补苏联在核弹数量上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三、肯尼迪是个软弱的总统,也许不敢挑战古巴的苏联导弹。
其时,美国媒体注意的是西柏林和古巴问题,一般认为西柏林形势更具爆炸性,而古巴革命“生米已煮成熟饭”,美国想予以改变已不可能。但中情局在1962年夏天即发现苏联与古巴之间正在进行高密度的军事合作,大批大批的货轮从苏联和东欧驶抵古巴港口,中情局的U—2高空侦察机不停地照相。新任中情局长麦康判断,苏联绝不可能只部署防御性导弹,战略性导弹必在其内。但苏联和古巴矢口否认有战略性导弹,仅表示只有传统防御性导弹;肯尼迪政府最初亦相信古巴岛上只有防卫武力,不可能有攻击武力,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不致于大胆盲动到如此地步。美国自1823年颁布“门罗主义”以来,即视美洲为其禁脔,不容他人染指,西班牙势力被赶走,一百多年来从未有任何国家胆敢在美洲捋山姆大叔的虎须,赫鲁晓夫是第一个。
中情局的U——2飞机果然在10月14日拍到清晰的苏联战略核弹基地照片。苏联在古巴兴建了24座中程弹道导弹发射台和16座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台,总共有4.2万苏军驻在古巴(中情局错估为1万人)。当时,美国拥有5000枚核弹,苏联有300枚,据中情局估计古巴岛约有30余枚核弹,实际上有162枚。中情局长麦康向白宫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报告了古巴紧急形势。10月16日清晨,肯尼迪得到报告,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打电话给他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叫他赶到白宫。
卡斯特罗接见Max Gutmann
从10月16日肯尼迪获悉古巴驻有苏联战略核弹至10月28日古巴导弹危机落幕,总共13天。罗伯特·肯尼迪日后写了一本书名为《十三日》,叙述危机始末;电影《惊爆13天》即根据罗伯特著作改编。在13天危机里,肯尼迪兄弟形影不离,患难与共,罗伯特成为总统贴身谋士。在美苏交涉陷入僵局时,罗伯特奉兄之命多次秘访苏联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多勃雷宁,与赫鲁晓夫建立直接通讯管道,对危机的解除居功厥伟。罗伯特在《十三日》一书中有点夸大自己的功劳,遭多勃雷宁在回忆录中修理,说罗伯特在危急时刻到苏联大使馆时,“两眼充满血丝,头发蓬乱,神情憔悴,自称已一个礼拜未回家睡觉了”。肯尼迪接获报告,立即下令国安会的执委会秘密研判时局,严令不得泄露美国已侦知核弹基地,以免打草惊蛇,肯尼迪要求执委会拟订对策。经过六天的闭门辩论,执委会提出五种对策:一、侵略古巴;二、轰炸古巴;三、封锁古巴;四、要求联合国调解;五、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肯尼迪说,最坏的对策是不闻不问,解决之道唯有谈判或开打,他决定以谈判代替动武。10月22日晚上,肯尼迪首次告诉美国人民,苏联在古巴部署攻击性核弹,美国绝不容忍这种挑衅,他下令封锁古巴,海军船舰对所有开往古巴的轮船实施“隔离检查”。肯尼迪的广播震撼全美,美国人民万万没想到核战如此迫在眉睫,舒适的家园与宝贵的生命即将毁于核辐射,举国上下顿觉世界末日来临。
10月24日,一批苏联船队驶近封锁线,有的调头回转,有的停驶,未作任何抗拒。消息传到华府,国务卿腊斯克兴奋地对国家安全顾问说:“两个家伙比赛瞪眼珠子,结果那个家伙(赫鲁晓夫)先眨眼。”美苏持续密集谈判、交涉,10月28日,苏联宣布自古巴撤出攻击性武器,包括核弹、轰炸机和驻军,美国保证不人侵占巴。肯尼迪答应苏联撤除土耳其导弹一事未予公开。赫鲁晓夫后来透露,卡斯特罗一再要求苏联对美发射核弹,以及古巴境内苏军自行击落U—2侦察机,这两件事使他猛然醒悟形势已渐失控,核战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乃毅然决定撤出核弹。两年后,赫鲁晓夫被整肃下台,罪名之一是处理古巴导弹危机不当。
古巴导弹危机留给后人的教训与启示,即是国家领导人在危急时刻,必须沉着冷静、自我克制、考虑周全和以人民福祉为念,同时在谈判过程中,应随时预留妥协空间,勿把对手逼至墙角。赫鲁晓夫听到腊斯克嘲笑他先眨眼后,对他的儿子说:“先眨眼的人并不一定是个弱者,有时他是个智者。”肯尼迪也说:“让我们不要因恐惧才谈判,但我们也绝不畏惧谈判。”导弹危机圆满解决,美苏两国领导人的不慌不乱、镇定应付,成为举世各国处理国际危机的典范。(来源:香港《亚洲周刊》作者林博文) 参考消息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