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赢了!
昨天,蒙特卡洛激动人心的时刻,本报记者吴纪椿专访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林楚先生(下面简称朱)。
表达了对美好城市和生活的期盼
记者:朱林楚先生,听说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早的提出者和倡导者,请你谈谈当时提出的初衷。
朱: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应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的提出,凝聚了申博工作全体工作人员辛勤的劳动。这一主题表达了由一个既有中西文化传统又具有现代化魅力的城市来举办一届伟大世博会的愿望,预示着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美好城市、美好生活的期盼。历史上,世博会的主题曾经出现过“人类”、“自然”、“科技”、“交通”、“居住”、“海洋”、“能源”、“水”等,但是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还是第一次。
记者:城市主题的提出是否与这个世纪全球城市化进展有关?
朱:那当然。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工业社会带来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何科学地、艺术地规划城市,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城市建设也是生产力”的保证。
联合国人居中心曾经预测,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达到55%,2025年将达到65%。由此可见,21世纪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城市时代,是关注生态环境的城市时代,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催生的城市时代,是加强国际合作的城市时代。
在这个时代,全世界农村人口在逐渐减少,人类的大多数将在城市里生活。
在这个时代,许多20世纪的城市问题还在继续和重复,城市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面对城市的新千年,我们能否克服一切障碍,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brighter future),创造出美好的城市和美好的生活,这将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海世博会将借助两个舞台达到最终目标
记者:每座城市都是文化与历史的结晶,是城市精神和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城市不但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吸取了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成为东西方文化以及中国广泛的地域文化交融的场所。1843年11月开埠以后,又逐渐演变为重要的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奠定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础,并且又形成了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是一座具有独特的海派文化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近代文化的源泉,是近代工业和近代商业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中心。因此,上海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认识近代和当代中国的钥匙。
你认为这种文化和历史背景对申博主题的确定有关联吗?
朱:对城市的阐述显然对主题大有裨益。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是由黄浦江上的小渔村逐步发展而来的。上海,中西交融的文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经济转型、快速的市政建设和不竭的创新能力展示了中国城市的发展道路,展示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不同侧面。在上海举办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可以为参观者提供两个舞台:一个是世博会现场的场馆舞台。世界各国可以在这里展现各具特色的城市历史、现状与未来。另一个是上海及周边城市群的现实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以亲身考察和体验这个东方大都市圈的独特魅力。
借助这两个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可以达到本届世博会的最终目标——加速城市化进程,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建设更美好的城市,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主题将拓展在5个方面
记者:作为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世博会,我们将如何拓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涵盖面较广,我们初步研究后把主题的内容拓展在下列5个副题中:
①乡村与城市的互动。乡村与城市都是人类居住的形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繁荣。城市是从乡村中分离出来的,城市发展离不开乡村,乡村的进步也要依赖城市的支持。特别是大规模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徙,更加密切了这种联系。
②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作为人类的住区,其居民来自四面八方,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聚集体。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在城市中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城市的独特性。
③多种经济的繁荣。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并肩前进,绝大多数新型经济活动和经济部门均产生于城市。城市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④科学技术的创新。城市拥有多种多样的大学、科研机构,集聚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可靠的载体和信息交流的场所。城市的更新和生活的改善也为科学技术创新提出更多的客观需求。
⑤美好社区的重塑。社区是城市和人类生活的“细胞”,是更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21世纪如何塑造新型社区也是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今后,我们将根据展览的需要以及各参展国的要求,进一步拓宽主题的领域。
“找回母亲河”将成为拓展新生活的中心环节
记者:黄浦江是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赖以发展的母亲河。今天,市区仍然沿江发展,黄浦江保持着重要地位。不过,除了外滩之外,沿江均为工业区和造船厂的货运码头。这样一来,上海的大部分沿江区具有与黄浦江疏远的趋势。世博会的选址将是彻底更新市区面貌的范例。博览会的场地改造将使上海重温江城旧梦、把市中心移向黄浦江的机遇。找回母亲河将成为开拓和发展新的生活方式的中心环节。它将向世人证明,中国有能力实现“城市更美好,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朱: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在黄浦江沿岸、位于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市中心。这个选址与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在上海700年的建城历史中,她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的风风雨雨。1843年上海开埠,开始了近代上海传奇式发展的道路,在黄浦江西岸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外滩建筑群,我们也叫它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是20世纪初在上海城市自然发展中形成的世界建筑博览会。我想,这大概就是城市的魅力吧,时间与空间就这样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一条江,连接着历史与现代,连接着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有交流,有对话!
我们认为,在黄浦江畔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能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更能充分展示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形象。考察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可以看到,在工业化后期或者说后工业社会,城市都有一种强烈的“回归自然”的倾向,普遍对城市环境、对人的需求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中对于滨河、滨江或滨海的城市,都纷纷提出“重回滨水”的理念,这不乏成功的范例,比如优雅浪漫的塞纳河是法国的象征,悉尼达令港是澳大利亚的骄傲,还有日本的东京湾改造、伦敦的旧港区改造等等。面向新世纪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将重点建设、发展沿江、沿海空间。沿江就是沿黄浦江。目前我们已经全面启动了黄浦江沿岸的综合开发工程,目的就是要用10年的时间建成世界级的城市水景岸线,让黄浦江真正成为一条贯穿历史,融会东、西方文明的景观带,成为一曲气势恢宏、高雅博深的世纪经典交响乐,而世博会将是其中最有震撼力的乐章。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