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路领导和专家在铺设现场指导铺设。
工人们在模板上刻下脚上的每一个细节。
今年65岁的文彬老人的脚印。当年只有一岁的他还睡在摇篮里,被日军的子弹打掉了三个脚趾。(吴俊 摄)
12月04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广场上,一条印有大屠杀幸存者和重要证人脚印的铜版路正式开铺。这条能保存400年、凝聚着纪念馆工作人员和铸造工人汗水的青铜路,将永远铭记着中国历史上那段令人揪心的一刻。
脚印历史
坐落在南京水西门大街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东南大学齐康教授精心设计的,每一处都蕴涵庄严和肃穆。据在铺设现场的朱成山馆长介绍,这条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设计的“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由222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重要证人脚印铜版以及178块光铜版相间铺设而成,其中222双脚印寓意更深。
在施工现场,这222双脚印或深或浅,或大或小,一个个脚印直通向“30万死难同胞”纪念墙字体中央,让人们本已沉重的心灵受到更强烈的震撼。路的两边,设计师将按照1比1的比例立起两座铜像,分别是9岁时被日军子弹打穿右肩膀的倪翠萍老人和20岁时被子弹打穿了右腿的彭玉珍老人。
据介绍,铺设这条路的30万元资金是由省教育工会代表全省30万名教师捐赠的,他们在40米长、1.6米宽的铜版路上寄托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每人捐一元钱,为历史证人留下永久的证据。
征集历史
为征集“历史证人的脚印”纪念馆工作人员除跑遍南京外,还远赴北京、上海、安徽等地收集了幸存者的脚印。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经95岁,最小的也有65岁。脚印都是老人们亲自踩在石膏上留下的,并亲自在上面签下了自己名字(不会写字的老人都是由子女握住他们的手写下的)。在征集以前,工作人员依照1000多名幸存者名单,开始了艰难的寻找工作。然而,这些名单中,大部分只留有家庭地址,可是近来大面积的拆迁使得联系相当困难。有的老人今天刚联系过,第二天就去世了。留住那段令人揪心的历史这时就意味着与时间竞争。
五位主要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份开始的征集脚印工作很费周折。一些老人实在不愿提及令人伤心的往事,不肯与他们合作,他们只得一遍遍上门做工作,告诉老人这项工作的意义及留给后世的影响,负责通联工作的夏英姿曾先后给一个老人打去11次电话,登过四次门,她说,每天打电话联系都要喊几百声爷爷奶奶。
在拓脚印的时候,工作人员首先要为老人们洗脚。有人问他们是否嫌弃一些老人脚臭,他们说这些老人都是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辈了,为他们洗脚又何妨?李伟专门负责为老人采集脚印,由于从未做过这项工作,一开始调石膏粉时,经常掌握不住浓度,不是湿了就是干了。做模子的第一天,花了一上午才拓了两个,急得满身是汗。后来,经过对自己的不断试验,一个上午已能为8位老人拓脚模了。工程部的王玮告诉记者,第一次去一位老人家时,由于准备不足,结果在房间里搞了一地的石膏粉,虽然老人什么也没说,但他却暗暗责怪自己。从此以后,每次上门为老人服务,他们都要带好几个桶,去北京拓脚印时,他们还特意背上了100个塑料袋,在老人们的家中铺开,避免石膏粉弄脏了地面。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尽量让自己麻烦一点也不能给老人添麻烦。
见证历史
感人的故事在采集脚印过程中时时上演着。为了这条路,南京市民表现出极大的支持。记者在这一双双脚印中发现,其中有夫妻,有亲兄弟;有拖着一条残腿的普普通通的老者,也有赫赫有名的大法官、要人。
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之一、现年95岁高龄的倪征日奥老人,是当年中国参与远东军事法庭的成员。在今年北京第一场大雪落下的时候,工作人员来到了老人北京的家中。出于为老人的健康着想,工作人员准备将冰冷的石膏水加热,但老人拉住了他们的手:“过去我在国际法庭,亲眼看到日本侵略者在历史面前低头认罪;今天,你们的工作是在重现历史,是在告诉所有的中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这样神圣的事业面前,个人的一切都是渺小的,请不要浪费时间了。”泪水让所有人眼前一片朦胧,老人用颤抖的双脚留下了历史的印证。还有一位老人,在得到他们要来采集脚印的消息后,早早就从天津赶到了北京女儿家中等了他们三天。就在足迹采集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位叫罗瑾的老人赶到南京,并带来了一卷珍贵的资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罗瑾在一家摄影社工作,一次一个日本兵来冲洗照片,照片上日本人的兽行令人发指,罗瑾就不自觉地留下了一卷副本。这卷照片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差点要了罗瑾的命,幸好,虽几经周折,但最终保留了下来。
锻造历史
在呼唤一段历史的同时,“路”的生产者们也在锻造着自己的历史。记者在铸造期间到南京晨光集团的艺术制像分公司采访,每块脚印在这里先制成40×40厘米大小的模块,再经过蜡版加工、制壳、焙烤、浇铜等十几道工序制成铺路的铜版。记者在成品车间看到,已经抛光的每一块铜版都是40厘米见方,6-8毫米的厚度,每块铜版的脚印中间都有幸存者姓名和年龄,精细的做工能让人们看见脚印的细小纹路。
蒋沪英是主要负责铜版铸造工艺的工程师,她告诉记者,参与工作的30名工人都把它看成了一件重要任务,因为这是在为30万遇难同胞做事,是为后来人做事。在这些铜版中,记者发现了一枚特殊的脚印,其中左脚只有四个脚趾。据介绍,那是周文彬老人的脚印,他今年65岁。当年只有一岁的他还睡在摇篮里,被日军的子弹打掉了三个脚趾。更令人难忘的是一块只有一个脚印的铜版,那是当时被日军打断一条腿的老人的,她名叫吴秀兰,今年已经89岁。
再过9天,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5周年纪念日,凄厉的警报声又将在南京城的上空回响。而这些记载历史的青铜脚印将永远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默默无言。我们有责任将它们留下来,因为它记录下人类文明史上最残暴、最黑暗的一页,它是历史的铁证,无法否认的铁证,让那些制造这些人间惨剧并还在一直否认的人抬不起头,睁不开眼!(朱婕 张磊 于英杰 吴俊)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