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2-12-05/1_1-1-21-830003_2002120525218.jpg) 出舱 ![](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2-12-05/1_1-1-23-830003_2002120525219.jpg) 受阻
思考
托高
吊起
平移
本报讯(记者 邓恒 通讯员 吴征 李颖骐 摄 黄亦民) 昨天上午7时23分,被称为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安124-100飞机再度携带广州地铁二号线的另两节车厢远涉重洋,抵达白云机场,和首次空运过来的两节车厢一样,一节是车头,一节是车厢。至此,地铁二号线第一列车的6节车厢已运过来4节。据了解,昨天上午,虽然安124-100F“巨无霸大肚机”七时半抵达白云机场时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但由于机场地勤装卸工人轻车熟路,铺设好首节车厢导轨的时间却比第一次提前了一个小时,就在列车车头缓缓滑出 飞机机头时一度出现“险情”,德国8名技术人员全体出动,车头六进五退,在经历了半小时的“惊险接驳”后,列车车头终于顺利“产”出。
记者现场看到,当安-124飞机到达白云机场后,白云机场方面按照首次制定的服务保障方案,采取多车引导、合并机位停放等具体措施,大大缩短了装卸时间,截至下午14时30分,两辆车厢先后移出机舱并分别被吊装上32米长的大型平板车上。由于运输装卸的车辆超长、超重,不能按照正常的行驶路线进出机场,只能在夜间进出机场,所以2节地铁车厢卸机后须暂时停放在停机坪内,于今晚11时才能由两辆大型平板车运出白云机场,运往西朗地铁总站,预计最后2节车厢将在本月9日到达广州。
□相关新闻
本报报道引起重视,机场重新划定飞机停靠线,引导车替代粉笔飞机拐弯不再停留
记者昨天从机场获悉,本报关于“飞机首次降落白云机场时,在拐弯处因看不到指定停机位置而停机五分钟”的报道(详见11月30日)引起了机场方面的高度重视,这次他们特意将引导车停在当初用粉笔画的指定位置,以吸引驾驶员的目光,让飞机顺利拐弯无差错到达指定位置。
据悉,机场在第二天看到本报报道后,立即召开现场会议,经过各部门讨论,最后决定用一辆引导车来替代粉笔,停留在飞机前轮指定停靠位置上,让飞机在拐弯处能清晰看到,当飞机顺利拐进停机坪后,引导车再开走,由引导员指挥飞机滑进指定位置,这番改变果然见效。
精彩花絮:三进三退为寻因
昨天上午11时15分,当列车车头缓缓地从飞机中探出来时,全场一片欢呼,可滑行不到2分钟列车却停了下来。记者发现,原来在飞机平台与导轨接驳处铺垫的木板由于受力不均翘了起来,只见机动组4名德国技术人员立即出动,手拿铁锹将木板撬平,为防止木板再次翘起,他们还拿来两块厚铁板覆盖在接驳处压盖住木板。5分钟后,车头启动了,然而不到2秒,车头又立即停下来进行第一次倒退,原来拉扯车头出来的叉车司机感觉有些不顺。
技术人员颇感疑惑,车头压过时虽然铁板也翘起,不过并不影响车头轮子的滑行,是不是铺垫得太少呢?于是他们又垫了几块木板在铁板下面,可当车头再次滑行时,不到1秒又停下来往回退滑。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8名德方技术人员全体出动开始找原因,在经过又一轮的前进后退测试后,他们终于发现,问题的症结不在接驳处的木板上,而是平台与导轨衔接处的定位槽垫得太高,阻碍了车头定位孔的穿行。
在技术人员的分析下,他们初步觉得,可能是飞机平台下的垫板太高,于是他们用铁棒敲掉了一小块木块,让飞机平台高度下降了大约2厘米,然后再次重新启动车头,结果发现车头定位孔滑行还是不顺,在离接驳处不到3厘米的距离,技术人员还是指挥将车头停了下来,再次滑回去重新寻找解决方案。
德方技术人员决定从4个方面同时下手,11时47分,车头第六次开始滑行,车头定位孔终于顺利地通过了飞机平台与导轨接驳处的定位槽,全场再次响起了欢呼声。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英才、新浪、北青报评选2002年双十企业精英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