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的提问。据知情学生介绍,在决定谁去听演讲时,北大校方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按比例分配进场名额,其中,外国语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名额稍多一点。各院系学生均可自愿报名,然后抽签决定谁是幸运者,以获得普京演讲的入场券。
普京演讲精彩与否,学生提问精彩与否,笔者认为都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北大决 定谁去听普京演讲时,采用的是抽签的方式。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用抽签的方式,会以什么方式呢?按惯例,既然是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演讲,那总不能什么人想去听就让他去,首先应该看看他政治上是不是可靠。落到具体处,就是要看他是不是中共党员,或者学生会干部之类的,然后看他是不是成绩优秀生、奖学金获得者等等。总之,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行,否则,让你到这么大的场合,面对如此高层的政界要人,没准会闹出什么尴尬事来。
可是,北大没有采用人员内定的方式。抽签决定谁去听演讲,虽然是比较简单而土气的方法,却是一种相当便捷而公平的手段,最能体现民主、平等和机会均等。无论是克林顿也好,普京也罢,只要来中国,都免不了要在北大演讲一番。北大之所以是北大,不仅因为北大是中国的“思想库”,不仅因为它的自由、民主的学术品格和宽容、多元的学术平台,更是因为,它的每个细节,都应体现民主和平等的理想。缺乏这一条,学术上的民主和平等也只能是徒有虚名。如果在让谁去听一国总统的演讲时都要搞暗箱操作,搞所谓的“郑重推荐”,那就是对民主和平等的损害。在学校一方,就失去了举办演讲的任何意义,哪怕演讲的规格再高。钱跃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