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户人家不忘秋耕地”,这是千百年的老话。然而今年秋收过后,记者在京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记者在北京延庆看到,往年秋耕过后,地里是光秃秃的一片,而今年已经进入冬季,地里还留满着庄稼茬。透过车窗,两边连绵不断的是经过没有翻耕的土地,偶尔出现在田里的三两个人也不是在翻地,而是在往地里铺麦秸杆。
农户:“年年都要翻地,今年说是要保护环境,今年就不翻了。”
北京市延庆县副县长姚志强:”如果按照过去农民秋天把地翻了,到来年的4月份播种,将有半年的(裸露)期,刮起风来,就会扬尘,必定会给北京的天空带来沙尘。”
据有关部门调查,城市扬尘的颗粒直径一般在0.063到0.005微米之间,它们主要是来自裸露的农田和退化的草场。从1999年到2001年,我国北方发生扬沙、沙尘天气40多次,今年仅北京已发生了12次。今年北京采用不耕地的“保护性耕作法”,就是要作物残茬覆盖挡土、根茬固土的办法,抑制土壤沙化、提高抗旱保水能力,减少沙尘危害。从根本上治理沙尘源头。然而,作为对传统耕作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不少农户心存疑虑。
农户:“免耕会不会减产,这是老百姓最最关心的问题。”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高焕文:“10年前,我们正好面临这个问题——保护性耕作在国外保护环境的效果很好,但用到中国来合适不合适。连续10年,我们做了严格的测定,同样的种子、同样的肥料,可以增产10--15%。为什么能增产呢?因为传统的精耕细作目的是提高播种质量,但每翻耕一次,就损失一次水分、甚至损失一次有机质肥力。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好的免耕播种机,保证在免耕覆盖的情况下播种质量也达到要求,好,你的优势我有了,但是我的水分比你好、肥力比你好,所以,就比你增产。”
据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黑风暴”,目前,这项技术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试验“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已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90多个县400多万亩农田里进行了推广试验。然而,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要有因地制宜的免耕播种机具和技术,而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所以,要在我国6亿多亩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它,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高焕文:“第一,机具。我们现在有些地方的机具已经可以了,但应该说,还有相当地方的机具还不行。第二,就是建立良好的推广机制,需要人去推开,去掌握它、使用它。我觉得,“保护性耕作”有一些是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作为新技术,我们很难让农民自觉去投资,这些都还需要政府做不少的工作。”央视国际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